40个贫困村完成摘帽 1.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2018脱贫攻坚丹东交上完美答卷

辽宁日报 2018年12月04日

本报记者 蔡晓华

产业扶贫项目——高标准温室大棚正在建设中。(资料片)

近年来,丹东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要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到2017年末,实现了68%的贫困村摘帽,72%的贫困人口脱贫。

今年是丹东市脱贫攻坚决战之年,全市上下瞄准1.2万贫困人口脱贫、40个贫困村摘帽的目标任务,万众一心,多措并举,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市40个贫困村实现摘帽,1.2万贫困人口脱贫。

创新帮扶机制

形成脱贫攻坚合力

经过两年多的脱贫攻坚,至2017年末,丹东市仍有贫困村40个,其中宽甸满族自治县35个,凤城市5个;全市有贫困人口12089人,其中宽甸县10438人。

年初以来,丹东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脱贫攻坚工作任务目标。市级领导带头帮扶贫困乡村,市、县、乡、村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实行“一票否决”,建立了脱贫攻坚“重、强、抓”工作台账,将各县(市)区和市(中、省)直定点帮扶单位工作纳入实绩考核指标。全市上下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原则,全力补短板、强弱项,将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有序推进,向产业兴旺聚焦发力,用实实在在的举措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巩固和提升脱贫成果。同时,创新帮扶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形成脱贫攻坚合力,确保脱真贫、真脱贫,确保持续脱贫、稳定脱贫,高标准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年初,丹东市委、市政府安排东港市等5个县区,结对帮扶宽甸县5个贫困人口较多、力量较弱的贫困村。目前,各责任县(市)区已投入帮扶资金293.5万元,帮助贫困村发展集体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和实施就业扶贫等。

9月19日,丹东市召开中省直单位帮扶宽甸边境乡镇动员会议。会上,交通银行丹东分行、中国邮政丹东分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丹东分行、丹东金山热电有限公司等21家驻丹国有中(省)直单位,分别与宽甸县7个抵边乡镇签订了对口帮扶框架协议。这些单位将充分发挥资金、人才、技术、市场优势,助力7个乡镇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辟劳动就业市场,帮助贫困户脱贫,消除丹东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短板。

丹东调整 “三个一”帮扶工作机制,帮助乡(镇)村查找致贫原因、研究产业发展思路、解决脱贫攻坚中重点难点问题、协调项目资金。今年以来,各帮扶单位共向贫困村投入、协调和引进资金5482.9万元,帮助贫困残疾户158户,资助贫困学生222人。

做到有的放矢

确保精准扶贫精准施策

根据“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战略安排,丹东成立了产业扶贫、健康扶贫、住房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社会保障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10个专项工作推进组,形成了全社会各行各业参与扶贫的大格局。

今年6月,丹东市“爱心帮扶工程”活动启动,得到了全市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积极响应,尤其是“两代表一委员”中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率先垂范,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丹东华孚集团主动出击,第一时间与振安区汤山城镇太河村进行对接,及时开展了实地调研,力争做到精准扶贫、精准施策。“太河村班子有工作热情,就是缺少发展致富的思路。根据太河村背山环水,生态优美,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丰富的自身优势,我们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初步确定组织、产业和人才3个共建意向,帮助他们早日脱贫致富。”华孚集团董事长韩勇起由衷地说,企业将通过“爱心帮扶工程”这个平台,与家乡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积极承担起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责任和义务。

目前,全市178家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与贫困村、无经营收益村进行“一对一”“多对一”自愿对接帮扶,发挥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独特优势,因村施策,有的放矢。

清晨,太阳照在凤城市东汤镇咸家村村委会对面的大片土地上,一排排冷棚泛着金光十分耀眼。“去年,村里利用扶贫资金建冷棚11座,出租给农户发展西瓜等产业,租金分配给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平均每人收益198元。”村党支部书记李廷振说,这几年,随着一项又一项扶贫政策落地生根,一件又一件扶贫实事开花结果,咸家村已是今非昔比,旧貌换新颜。

咸家村河流较多,过去一遇雨季河水上涨,村民无法出行,学生无法上学,此事一直困扰着当地村民。“那个时候,想把自家地里的农作物运回家,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村民原传海说,夏季山水冲断河堤,到了秋收季节,眼看着自己家的庄稼就在对面却只能“望河兴叹”,往往要绕行几公里路才能把庄稼收回家。今年,村庄道路硬化及路基改造6.9公里,新建4座漫水桥。记者了解到,自开展扶贫工作以来,咸家村修建桥梁8座,解决了上百户村民的出行难题。

聚焦重点难点

逐年加大扶贫项目投入

丹东积极争取中央和省财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9055万元,市本级安排专项扶贫发展资金800万元,同比增长14.3%;宽甸县落实扶贫发展资金300万元;凤城市落实了140万元。全市累计贷款796.4万元,累计贷款户数192户,居全省第四位。到11月末,40个贫困村发展产业项目43个。

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针对致贫的不同原因,丹东采取多种手段来帮扶。找准“穷根子”,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力、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了产业项目清单,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带动下的产业扶贫新模式,目前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的人在脱贫总人口的占比超过了78%。

通过实施健康扶贫,丹东全面落实了“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工作要求,调整新农合补偿政策向贫困人口倾斜,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新农合政策倾斜补偿范围,慢病补偿比例由普通人群的70%提高到80%, 3244人享受了“三个一批”服务。

实施危房改造,省扶贫办下达的930户和省保障办下达的869户共计1799户D级危房改造任务,到11月末,1799户危房全部改造完工并入住。

实施教育扶贫,出台了丹东市《基础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意见》,落实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各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补助落实2348人。为58所农村薄弱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年底前全部完工。实施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普通高中教育阶段补贴和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政策,认定全市各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603人,共拨付资助资金366.6万元,落实考入全日制高校学生的信用助学贷款政策……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最广泛地汇集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丹东,正用实而又实的脚步在广袤的辽东大地上书写着句句有民意的磅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