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留痕迹更要有实绩

辽宁日报 2018年12月04日

忠 言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现在,‘痕迹管理’比较普遍,但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检查考核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文山会海’有所反弹。这些问题既占用干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又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种状况必须改变。”这一重要讲话切中弊端,态度鲜明、要求明确,既表明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也为改进基层工作方法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痕迹管理”的初衷是通过保留下来的文字、图片、影音资料,有效还原干部落实工作的情况,以备查证。这原本是一种倒逼责任落实的手段,但一些地方在执行过程中过于注重“痕迹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将其演变为“痕迹主义”,夸大形式的作用,使形式超出一定的“度”,从而割裂甚至颠倒了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的辩证关系,陷入了形式主义。

“痕迹主义”之所以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屡见不鲜,说到底就是一些干部不抓落实。其一,不想落实。有些干部说得多、做得少,工作落在口号上,落实停留在文件上,到头来落实变成落空。其二,不愿落实。有些事情上级规定得非常明确,甚至三令五申,但有的干部依然我行我素,不作为不担当,导致“上头热、下头冷”。其三,不会落实。由于一些干部素质不高、水平有限,不能准确理解上级的意图和决策精神,导致决策执行起来“走样”“变形”,遇到困难不主动想办法解决。实际上,想不想抓落实、愿不愿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直接反映出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问题。

事实一再告诉我们,对上级精神,开会了、传达了,不等于就落实了;对工作,部署了、要求了,不等于就落实了;对检查,评比了、考核了,也不等于就落实了。落实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付出智慧和劳动。制定正确的决策,需要对上情下情有透彻了解和掌握,需要深入思考和全盘谋划;安排布置工作,需要全局在脑,统筹兼顾,缓急有序,重点突出;检查指导工作,需要睿智的目光、灵敏的嗅觉、管用的招数,及时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并能见于未萌,禁于未发;具体落实工作,需要真抓实干、敢于担当,不惜付出辛勤的汗水,有时还要冒风险、吃苦头。抓工作落实容不得偷懒耍滑,必须舍得花精力、下大力、下苦力,舍得出力流汗、脱皮掉肉。没有这种精神,注定是抓不好工作落实的。

少一些纸上谈兵、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弄虚作假、多一些真抓实干,少一些痕迹、多一些实绩,在抓落实上下真功夫、硬功夫,拿出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善干事、实干事,干实事、干成事,以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落实,才能创造出不负新时代、不负人民群众期待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