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领导 多部门配合 全社会参与

我省进一步完善艾滋病防控体系

辽宁日报 2018年11月30日

辽宁省艾滋病检测咨询月启动仪式活动现场。 赵  砚 摄

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同时也是重要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和民生问题。2018年12月1日是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活动主题为“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旨在强调开展艾滋病检测工作对防治艾滋病、实现“三个90%”目标和共享健康生活的重要意义,明确检测是知晓艾滋病感染状况的唯一途径,倡导通过检测知晓感染状况,进而采取治疗和预防措施,有助于控制艾滋病,共享健康生活,为健康辽宁建设作出贡献。截至目前,我省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17281例,处于低流行水平。

多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地、各部门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治、科学防治以及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艾滋病防控政策措施,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是省级成立了目前由24个部门组成的辽宁省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各地也成立了相应的议事机构,明确了各有关部门职责,全省政府领导、多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可持续发展防治机制真正建立并有效运行。二是出台了《辽宁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规划》。《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我省防控总目标。围绕着总体目标的实现,《规划》从综合干预、监测检测以及救治救助等方面提出了“四个提高”“四个落实”八项主要防控措施。三是完善服务体系,健全服务网络。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目前全省有艾滋病疫情监测哨点64个,自愿咨询检测点数量增至222家,全省艾滋病治疗定点机构19家,建立了由575个检测实验室组成的较为完善的艾滋病检测网络系统。四是加大防控干预力度,努力降低新发感染。我省不断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扩大综合干预覆盖面。全省所有县区开展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近年来,孕产妇孕期艾滋病检测率保持在95%以上。五是强化检测救治救助,不断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通过高危人群自愿咨询检测、医疗机构主动检测、监管场所全员筛查等方式,检测人次数从2012年的327万余人次增加到2017年的519万余人次。同时,及早开展抗病毒治疗,将有意愿且无治疗禁忌症的感染者全部纳入治疗范围,实现应治尽治。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治疗感染者和病人1.6万余人,正在治疗1.4万余人,治疗规范化程度显著增强。六是强化血液安全管理,努力消除经输血途径传播。目前全省共设置14个血站,备案100个采血点,共建立相对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20余万人,应急献血预备队伍2.9万余人,全省无偿献血工作长效机制已经初步建立,基本杜绝了艾滋病经输血途径传播。七是创新社会治理,着力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近年来,我省积极组织各地社会组织申报国家基金项目,以监督激励为抓手,以绩效考核为手段,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在国家基金项目的带动下,各地制定措施鼓励、支持和规范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将社会组织紧密团结在政府周围,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机制日趋完善。

通过多年不懈努力,我省进一步完善了艾滋病预防和控制体系,在全社会普及了艾滋病防治知识,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和病人,有效控制性传播,持续减少注射吸毒传播、输血传播和母婴传播,并进一步降低了病死率,提高了感染者和病人的生存质量,艾滋病疫情继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特别是自2017年开始,我省年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呈下降趋势,防治工作有了长足的进展,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目前艾滋病传播各种危险因素广泛存在,疫情上升态势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防治形势依然严峻,防治工作也面临着一些困难与问题。

今后,全省各地、各部门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各级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的作用,认真贯彻落实《辽宁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规划》,全方位开展宣传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群众健康意识;加大对男性同性性行为、吸毒等人群的干预力度,实施综合防治策略,减少新发感染;强化各定点医疗机构、检测监测机构的主动服务意识,全面提升检测效率和抗病毒治疗质量;同时要进一步动员包括社会组织在内的各方力量,努力破解经性传播难题,不断提高全省艾滋病防治工作水平,确保防治目标如期实现,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建设健康辽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