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

大连装备制造产业持续向高端发力

辽宁日报 2018年11月29日

本报讯  记者吕丽报道 在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的现代化工厂里,大连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运用高精度感知控制、智能机器人技术,结合自身先进的工艺流程,成功建造的2万TEU集装箱船日前成功交付。该船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国际标准,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级别的集装箱船。

通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扩大智能化设备应用和完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大连中远海运川崎成为造船行业智能制造的典范,10月份获评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大连中远海运川崎只是大连市加快发展智能装备产业并持续向高端发力的一个例证。

“十三五”以来,围绕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装备制造研制基地和我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核心区的目标,大连市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了《大连市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2016-2020年)》等一系列方案和措施,通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全市重点提升装备制造业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及系统集成的水平和能力,增强先进装备的自主可控能力、智能制造能力和服务增值能力,推动产业迈向智能化、高端化和成套化。今年前三季度,大连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3%。

为向高端化和专业化持续发力,大连市积极组织推荐企业申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和新模式应用专项。截至目前,大连亚明轻量化汽车关键压铸件及磨具智能制造新模式、瓦房店轴承集团新一代先进轨道交通轴承智能制造新模式等6个项目获批,累计获得国家支持资金1.42亿元。

大连市还制定出台了《大连市智能制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通过资金扶持引导推动智能装备产业向高端化发展。2017年以来,先后对瓦轴集团高速铁路轴承技术改造、中远川崎大型高技术船舶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等19个项目予以支持,拨付补助资金7400万元。

在大连,科技创新正成为发展的主旋律,尤其是一批志存高远的企业成为创新大舞台的领衔主演,推动着“大连制造”加速向“大连创造”转变。

我国首部大型高清工业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曾将镜头对准大连光洋,由其研发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数控系统终结了中国高端数控系统不能自己制造的历史。而且,作为一家高科技民营企业,大连光洋科技集团的机床产品自主化率高达95%。

航天科工引进大连光洋科技集团旗下科德数控有限公司的六类24台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组建了国内首条航天核心产品生产线。科德数控为国家航天等行业提供了多台国产化、替代进口的高速、高精、复合类数控机床。同时,豪森瑞德、现代辅机、奥拓股份等企业为汽车等行业提供核心部件加工、装配的集成制造装备,为产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作为我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标杆企业,日前在天津举行的国际机器人展会上,代表瓦轴集团智能制造最新成果的高精密机床轴承、节能环保装备轴承、机器人轴承等高端产品组合亮相,吸引了众多知名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瓦轴集团产品在国际轴承领域的竞争力再次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