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起4个国家级农业示范区

20万农户成为标准化生产“新农人”

辽宁日报 2018年11月22日

盘锦市绿港公司智能温室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标准化生产操作。 本报记者 刘永安 摄

本报讯 记者刘永安报道 盘锦以农业标准化为抓手,通过积极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主动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大力培育农业名牌产品,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全市已有4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覆盖了水稻、河蟹、肉鸭、生猪等多个产业,面积达十多万公顷,辐射带动20万农户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

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盘锦市采取典型引路、重点突破、逐步推广的工作方法,挑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基地进行示范引导;通过加强对示范区的操作人员、示范户的宣传、培训工作,扩大示范区的示范效应和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保证标准化种植养殖技术在产前、产中、产后的全面推广和应用,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在盘锦市惠林果蔬种植合作社的大棚里,农业标准化指导教师正手把手地讲解西红柿标准化生产规程。盘锦市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制定发布了水稻、草莓、葡萄、黄瓜、番茄、茄子、香瓜等多项绿色地方标准,并将标准集成转化为简便好用的操作手册和“明白纸”,下发到标准化示范区的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农户,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辐射带动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快速发展。

不断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盘锦市以科技引领结构调整,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农户调研先进农业培育标准制定和实施情况,进一步扩大农产品标准的覆盖范围。盘锦市向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申请批准了GB/T 18824-2008《地理标志产品盘锦大米》推荐性国家标准。自此,盘锦大米有了国家标准,在质量标准上实现了统一。目前,盘锦市共发布了42项市级农业地方规范,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省农业地方标准以及企业标准相配套,形成了覆盖盘锦主要大宗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标准体系。同时,通过标准化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培育了一批符合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要求的有较好市场前景的新产品和新产业。为了加大品牌保护与整合力度,先后出台了《盘锦大米原产地域保护管理办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盘锦大米证明商标管理实施细则》《盘锦大米品牌整合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推进了品牌整合与做大做强。盘锦制定了“盘锦大米”中国驰名商标使用标准,把达不到质量标准的产品“拒之门外”,提高了“盘锦大米”中国驰名商标使用门槛。

完善标准化服务体系,强化技术普及工作。盘锦加强河蟹、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乡镇、村均配备了河蟹养殖技术员。全市32个乡镇水产站充分发挥积极作用,聘请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对重点河蟹养殖区进行跟踪指导,逐户逐地指导,做到技术起点高、效益好,确保每户有一个明白人,每个企业有一批技术骨干。市县联合组织科技人员下乡服务队,实行分片包干,负责全市养蟹技术指导。

借助标准化生产,盘锦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打造安全优质的知名农产品品牌生产基地。不仅“盘锦大米”“盘锦河蟹”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盘锦创建的“碱地系列”“两合水系列”“苇塘系列”等农产品品牌价值也很高。“碱地西红柿”“二界沟毛虾”“蛤蜊岗文蛤”“苇田斑节大虾”等正在成为全国知名区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