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19年,历史在萨尔浒拐弯

一场战役决定两朝兴替

辽宁日报 2018年11月21日

叶赫满族镇的文物保护员说,康熙朝重臣纳兰明珠的祖父金石台就战死在叶赫部的东城。

抚顺大伙房水库附近的萨尔浒风景区。

抚顺市社科院原副院长曹德全说,萨尔浒之战关系明清兴亡,是重要的历史转折点。 萨尔浒城遗址。

题·记

清史稿

《清史稿》中曾这样记载萨尔浒之战:“萨尔浒一役,翦商业定。迁都沈阳,规模远矣。比於岐、丰,无多让焉。”

萨尔浒之战,以后金军胜利而告结束,是教科书般以少胜多的典型案例,也是明清战争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

一陷抚顺,二陷清河,疾如飘风,轻如举翼,势如破竹,浩如烟海……

在接二连三的对明战斗中,努尔哈赤率领的八旗将士频频告捷。明朝起用杨镐任辽东经略并总览全局,集中十多万精兵强将分四路杀向努尔哈赤,后世称之为决定明清兴亡的萨尔浒之战由此展开……

连克要塞

层峦叠嶂、溪谷纵横的萨尔浒风景区,位于烟波浩渺的抚顺大伙房水库的东南方向,既有清丽婉约的水乡风貌又有雄壮幽奇的山岳景观。

明朝与后金之间的萨尔浒之战就发生在这里,此役被认为是两者之间战争史中的重要转折。

抚顺市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曹德全告诉记者,萨尔浒之战发生的准确地点是在古萨尔浒城东门,与古界藩山城西的吉林崖之间两公里的水陆地带,但是这片古战场如今已经淹没在眼前波光粼粼的水镜之下。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建国称汗不久的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告天反明,正式宣告同明廷决裂并首先进攻近在咫尺的抚顺。

部分国内史学家的研究指出,努尔哈赤建国不久辽东地区便接连遭受自然灾害,发起战争能够解决后金所面临的内忧外患。

但曹德全认为,努尔哈赤作为女真杰出的政治家与军事家,其战略目光不只局限于女真内部问题,而是着眼于推翻整个明朝。

努尔哈赤率领两万将士在宣告反明的第二天,采用里应外合与突然袭击的方式轻松夺取抚顺城,紧接着又攻下花豹冲、三岔儿和白家冲等17处城池。

为争取日后同明朝的战争能获取足够的优势,努尔哈赤又马不停蹄地夺取辽阳东侧门户清河堡,战事的惨烈程度在明朝与后金的史料中都有记载。

清河堡位于今天的本溪清河城镇,是当年连接沈阳、本溪、辽阳和抚顺的要塞,也是关乎明朝与后金势力消长的重要生命线。

相继丢失包括抚顺在内的辽东战略要地,让明神宗万历皇帝逐渐感到事态的严重,遂发严旨命兵部左侍郎杨镐任职辽东经略,重整防务的同时从中原各地抽调精兵强将。

经过差不多大半年的时间准备,由川浙等地调遣而来的兵力在辽阳集结,在杨镐的指挥下分四路杀向后金中心赫图阿拉。

以弱敌强

曹德全用数据对比的方式再现了萨尔浒之战的全貌:

明朝方面由辽东经略杨镐坐镇辽阳总览全局,总兵马林由开原出发在浑河上游从北面进攻,总兵杜松由沈阳出抚顺入苏子河从西面进攻,总兵李如柏从清河走南路直奔赫图阿拉,总兵刘綎从辽阳走宽甸从东路进攻。

与此同时,祁秉忠、张承基、柴国柱等将领,一方面驻守辽阳作为机动部队进行增援,一方面驻守广宁来保障后方交通和粮草辎重。

兵力方面,从大同、宣府和山西调集精骑约3万,从延绥、宁夏、甘肃、固原发兵2.5万,从川、粤、鲁、陕等地发兵约两万,再加上东拼西凑的兵将共计11万多人。

为达到鼓舞士气的目的,明廷发布赏令,凡斩杀或擒拿努尔哈赤者可得赏银万两,擒斩努尔哈赤其余亲属者也都论功行赏。

努尔哈赤所率领的后金方面,只有赫图阿拉的不到6万八旗兵将,有专家认为其真实兵力只有两万左右,而且也没有明军的火铳等新式兵器。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二月二十一日,杨镐在辽阳誓师并议定最终战斗方案,二月二十五日当天四路大军齐发赫图阿拉。

几乎遍阅清前史料的抚顺作家王开说,面对四路来势汹汹的明朝军队,努尔哈赤将全部兵力集中在一处,其用兵之法被后世记录为: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通过准确的军事情报,努尔哈赤获悉,西路大军为明朝主力。”王开说。

明万历四十七年二月二十九日,杜松率领的西部大军来到浑河北岸,但是,杜松没有采纳部下在此扎营的提议,而是要求将士脱掉盔甲连夜渡河,第二天又急忙横渡同样冰冷刺骨的苏子河。

努尔哈赤只留下500兵马阻击刘綎部,清河方向的明军被险峻的地势所困,马林率领的北路军也因行动迟缓未能抵达,于是,孤军直入的杜松在萨尔浒山附近遭遇了后金军。

重要转折

位于界藩山的吉林崖是后金军临敌之处,面对来势汹汹的明军他们扼守天险以抗敌,成功牵制杜松的同时为努尔哈赤争取到了时间。原来,杜松攻打界藩山吉林崖之前,将部分未能过河的士兵留驻在萨尔浒山,而努尔哈赤迅速偷袭并打败这部分明军后,赶到界藩山与那里的后金军汇合,对杜松部形成了合围之势。

曹德全说,山势险要的铁背山古时叫界藩山,这里沟壑众横,居高临下,是兵家必争之地。王开也说,界藩山吉林崖位于铁背山西侧,南控苏子河口、西俯浑河峡谷,居高临下的后金军在这里用滚木礌石阻击明军攻势,杜松在明万历四十七年三月一日战死在界藩山下。

击败杜松部的努尔哈赤又接连击退马林部和刘綎部,李如柏部因为行动迟缓未进入战场便接到撤退命令,在遇到小股后金军袭扰时部队还出现踩踏事件导致伤亡。

萨尔浒之战最终以后金军的胜利而告结束,杨镐因指挥不当引咎辞职并在日后遭受极刑,李如柏也遭到言官弹劾,此后自杀明志。根据史料记载,包括杜松在内明军战死将领300多人,损失兵力近5万人,丧失骡马近3万匹,损失枪炮等兵器2万多支。

王开分析说,明军失利的主要因素有四点:首先,大部分将士来自南方地区,不适应北方的寒冷气候;其次,战场位于起伏不定的山林地带,不利于火炮等大型武器通行;第三,杜松孤军面对后金军且无险可守,因指挥失误让自身兵力被截为数段;最后,明朝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粮饷不足、军心不定。

“此役过后,明朝再无力对后金用兵,努尔哈赤逐渐掌握了辽东控制权。”王开说,乾隆皇帝曾专门为萨尔浒之战赋诗:“铁背山头歼杜松,手麾黄钺振军锋。于今四海无争战,留得艰难缔造踪。”

曹德全总结说,萨尔浒之战为努尔哈赤夺取辽沈地区创造了条件,也为后世清军入关进入北京及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基础。

辽宁历史文化

词条

38

萨尔浒

萨尔浒位于今辽宁抚顺东大伙房水库附近,因萨尔浒战役而闻名。1619年2月到3月间,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以及附近地区大败明军四路进攻,是明朝与后金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 此战役是明清兴亡史上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解读

JIE

DU

努尔哈赤为什么 “恨”叶赫部?

明万历四十七年六月十日,取得萨尔浒之战胜利的三个多月后,努尔哈赤率兵北上并攻下辽东重镇开原,紧接着又大破铁岭解决了界藩城北部的明军威胁。

此时的努尔哈赤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他集合全部优势兵力向叶赫部进发,发誓要报“七大恨”中的“四大恨”之仇。

虽然史学界认为这只是努尔哈赤的借口,但也足以说明后金与叶赫之间存在矛盾。

据专家介绍,叶赫是女真最古老的部落之一,长期居住在今吉林省四平市叶赫满族镇,依据那里的山形地势修建了东城和西城两座古城。

记者来到叶赫满族镇时发现,如今那里只有东城的遗迹尚可分辨,西城因为历史原因早已无处可寻。当地的文物保护人员告诉记者,叶赫东城是叶赫部酋长褚孔革长子台柱、次子台坦柱及其子孙杨吉努、那林布禄、金台石等人居住,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7年),毁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沿用了70余年。其外城垣为土石混筑,周长3500米,内城位于外城正中,一座突起的平顶山丘之上,周长900米。

努尔哈赤与叶赫部的恩怨可追溯至万历初期,包括明军暗中支援叶赫士兵和武器攻打努尔哈赤,以及叶赫部食言将许诺嫁给努尔哈赤的美女许配他人……直到后来叶赫部还会同其他九大部落攻打努尔哈赤,双方的仇恨逐渐上升为你死我亡的程度。

明万历四十七年八月二十二日,后金军向叶赫东西二城发起进攻,据守东城的金台石眼见兵败纵火自焚,西城的布扬古投降后仍被努尔哈赤所杀。

叶赫部最有名的是两位清朝皇后,分别是慈禧和隆裕。有民间传说指叶赫首领在战败时声称,即便叶赫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报仇。但真正的历史并非如此,例如康熙朝重臣纳兰明珠就是叶赫后人,他的祖父就是叶赫部统领金台石,而金台石的妹妹是努尔哈赤的妃子、皇太极的生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