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有东西配楼 福陵有一百单八磴 永陵有四座碑亭

“关外三陵”与其他皇陵很不同

辽宁日报 2018年11月21日

清永陵碑亭。

俯瞰清福陵(沈阳东陵)。

清福陵(沈阳东陵)碑亭。

清昭陵(沈阳北陵)内景。

清福陵(沈阳东陵)内景。

清昭陵(沈阳北陵)。

题·记

东京陵

10月15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辽阳的东京陵时,陵园大门紧锁。据遛弯儿的村民介绍,由于东京陵村动迁,看护东京陵的村民搬离,需要打电话才能来开门。在东京陵门口拍摄、采访的一个小时中,记者遇到四五位同样想看看东京陵的游客。网上关于东京陵的游览攻略不多,多数人认为这里开发不足,不常开放,容易白跑一趟。

与关内的清东陵、清西陵相比,位于辽宁的清昭陵、清永陵、清福陵更具满族风格,有着许多独一无二的地方。永陵一陵多葬、君臣共陵,折射出原始满族人“祖孙父子生同居,死同域”的传统。福陵的“一百单八磴”依山而建,建筑形式独树一帜。昭陵的华表上有绿色云板,象征渔猎民族对森林生活的怀念……

多次增建

从沈阳北陵公园的南门进入,记者走了15分钟才到达清昭陵前的神桥。“清昭陵的面积够大的呀!”听到记者的感叹,北陵公园文史研究室研究员梁莹介绍说,过去清昭陵的范围可比现在的北陵公园大多了。陵区四周设有红、白、青三色的木桩,青桩在最外围,它的范围东起二台子,西到小韩屯,北起三台子,南到保安寺。《大清律例》规定:“红桩以内寸草为重,白桩以内禁止樵采,青桩以内禁止烧造”,如今这些界桩已经随着清朝的消亡荡然无存。

清昭陵是“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雄伟的陵墓。清朝共有12位皇帝,10位葬在了河北,两位葬在辽宁。河北的清东陵、清西陵埋葬着10位皇帝,而“关外三陵”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的主人分别是努尔哈赤的祖辈、努尔哈赤、皇太极。

穿过玉带河上的神桥,正式进入陵寝范围,记者看见一座精致的石牌坊用铁架支撑着,旁边的展板上写着“建造于顺治或康熙年间”。梁莹说,清昭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于顺治八年(1651年)竣工,后来经康熙、乾隆、嘉庆增建,才有了今天的规模。

“关外三陵”都曾在不同时期有所增建。清福陵始建于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竣工于顺治八年(1651年),经康熙、乾隆两帝增建。清永陵文物管理所所长邢启坤告诉记者,清永陵始建于明末,最初的时候就是几个家族墓,一个普通的祖坟,算不上陵寝。后来几经迁动,由兴京陵改称永陵。康熙十六年(1677年),永陵改建,青砖青瓦变成了红墙黄瓦,陵园的规模和格局也基本定型。

独一无二

“关外三陵”各具特色,个性鲜明,有着许多独一无二的地方。梁莹深入研究了清昭陵里的许多细节,例如一个浮雕图案、一块砖的质地、一座石狮的形态,等等。谈到清昭陵的独特之处,梁莹说:“它的纹饰比关内的清东陵、清西陵更绚丽多彩;它的大红门建造于三层台阶之上,彰显着开国皇帝的功勋;这里的华表上有着绿色的云板,象征着渔猎民族对森林生活的怀念;这里拥有宏伟的方城、五凤楼;这里的隆业山是人工堆积而成的;这里有清代皇陵中独一无二的御厕;方城内的东西配楼是其他皇陵中没有的……”

坐落在沈阳天柱山上的清福陵,与清昭陵有所不同:靠近大红门附近,分别设有下马石牌坊两座。进入清福陵,笔直的石铺甬路通往山峦叠翠间的“一百单八磴”。“一百单八磴”依山而建,建筑形式在明清皇陵中独树一帜。“一百单八磴”之上、之下各有一座单孔神桥,镶嵌于神道之中,朴实无华,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清永陵在抚顺启运山下,踏入木栅栏大门,记者看到并排矗立着标志性的四座碑楼,这里没有石像生,没有石牌坊,没有石望柱,没有风水桥,建筑是单檐的,享殿月台没有栏杆,丹陛上不雕龙,一切都很特别。

风格鲜明

邢启坤说,“清永陵风水最好,建造最早;辈分最大,宝鼎最小;楼牌最多,真帝最少;形制最简,价值最高。”清永陵是清代最早修建的皇家陵寝,具有浓郁的满族风格。

皇家陵寝通常是一陵一帝,只有一个神功圣德碑亭,而清永陵却以神道为中心,以左、中为大的次序分列四座碑亭,四座碑亭主人的辈分不同却并列一排,非常罕见,这种一陵多葬、君臣共陵的现象,折射出原始的满族人“祖孙父子生同居,死同域”的传统。记者发现四座碑亭的前后券门都有彩色的龙形雕纹,邢启坤提醒记者注意两侧的“坐龙”雕纹。“坐龙”的身躯犹如一条坐立的犬,蹲伏于券门两侧,他自豪地介绍,这条“坐龙”的形象在明清皇家陵寝碑亭石雕中肯定是独一无二的。看着这条“坐龙”,记者的思绪飘到黑龙江省阿城,那里出土的铜坐龙是金朝皇室的御用之物,与清永陵的形象仿佛,不知二者之间是否存在传承关系。

与关内的清东陵、清西陵相比,“关外三陵”更具满族风格。明末清初,由于当时的满族盛行火葬,所以“关外三陵”的地宫中埋葬的都是骨灰。

记者参观“关外三陵”的过程中,发现方城是“关外三陵”的又一大特色。梁莹说,方城是一座典型的封建城堡,是皇太极生前统治的盛京城的缩影。在清昭陵、清福陵中,作为方城城门的隆恩门十分高大,被称为“五凤楼”,完全仿照沈阳故宫的凤凰楼而建,有别于其他明清皇家陵寝。

清昭陵方城四角设有角楼,可以通过青砖铺成的马道将陵寝建筑一览无余。相比之下,清福陵的马道窄一些,护栏也没那么高。这两座清朝皇家陵寝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帝王陵寝建筑的布局,还与清初城堡式建筑形式巧妙地结合起来,是满汉文化艺术交流的典型代表。

遭受破坏

清永陵的启运殿内陈列有大暖阁、龙凤宝座、供案、配案等,都是复制品。邢启坤说,“当年的文物几乎被掠夺一空了。”据《清永陵志》“守陵人”卷记载:1900年,沙俄军人在洗劫了夏园行宫后,又来到清永陵,“搬开鹿角木、踢开栅栏门,闯入永陵内抢劫器物”,将金银器物洗劫一空。清永陵的膳房展出了部分遗存下来的文物,数量很少,有碗、盘子、大锅等。据邢启坤介绍,最珍贵的当数道光皇帝穿过的衮服,是一件藏青色的衣服,皇帝祭祖时必须脱下华服,穿上这样的素服。

清福陵、清昭陵也曾遭破坏。1900年,沙俄占领沈阳,军队屡次骚扰清福陵、清昭陵。1905年,日俄军队在清福陵附近交战,致使大片松林被毁,清福陵陪葬陵寿康太妃园寝被毁。同一年,日军入侵清昭陵,开枪打死了守陵人员。民国时,国民党大量砍伐清福陵的古松。1948年,国民党军队进入陵内,强占陵寝隆恩殿、东西配殿、配房等,使古建筑受到损坏。

新中国成立后,经多次修缮,“关外三陵”逐步恢复了历史原貌。2004年7月1日,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作为中国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被正式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慕名而来,欣赏与众不同的“关外三陵”。

东京陵,从皇陵降格为王陵

东京陵是后金的第一皇陵

东京陵位于辽阳市东京城(今辽阳)东北四里处的阳鲁山上。沿着小路往上走几十步,就能看到东京陵的灰墙灰瓦以及红色的大门。

辽阳市博物馆保管部主任王成科介绍说:“东京陵的建造初衷是用作皇陵的。”1621年,在占领了辽阳城后,努尔哈赤决定在此建造东京城,作为后金的国都。由于满族人素有“敬天法祖”“追本溯源”的思想,因此努尔哈赤在兴建东京城之后,精心择地阳鲁山作为祖陵的风水宝地,启建寝园。他将自己的祖父觉昌安夫妇、父亲塔克世夫妇、妻子孝慈高皇后孟古哲哲、妻子大妃富察氏衮代、长子褚英、伯父礼敦、弟弟舒尔哈齐、叔父塔察篇古等人的坟墓从赫图阿拉迁移到这里,命名东京陵。由此,东京陵成为后金的第一座皇陵。

重要人物陆续迁陵

在王成科看来,努尔哈赤决定离开东京城、迁都沈阳城的那一刻,东京陵的没落就已注定。努尔哈赤死后,没有葬在他所修建的东京陵里。继承汗位的皇太极在沈阳城东为努尔哈赤择地兴建墓园,也就是现在的清福陵。皇太极将他的生母叶赫那拉氏和努尔哈赤的大妃富察氏从东京陵中迁出,与努尔哈赤合葬。

清朝入关后,议政王大臣鳌拜上奏顺治皇帝,说根据钦天监观测,兴京陵是天下第一福地,东京陵风水不如兴京(今抚顺新宾),请求将东京陵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墓迁回兴京。这条奏议得到了批准。1659年,顺治将觉昌安夫妇、塔克世夫妇的陵寝迁回兴京。同时迁回的还有礼敦、塔察篇古等墓。由此,东京陵由皇陵降格成了王陵。目前东京陵仅存舒尔哈齐、褚英、穆尔哈齐及其子大尔差四人的墓园,其他墓园在清朝灭亡后陆续被毁。

关外最高规格的石碑

与清代其他皇家陵寝相比,东京陵的规模很简陋。例如舒尔哈齐的墓园,后院是坟茔,前院是一座碑亭,十分简单。王成科重点介绍了舒尔哈齐的碑亭,里面的石碑由大理石制成,是关外陵寝中的最高级别。因为辽宁地区并不产大理石,可以推断这些石料是经过长途跋涉运来的。在舒尔哈齐墓园的旁边,是努尔哈赤长子褚英的墓园,当地人管它叫“太子坟”。墓前道路两侧杂草丛生,据说里面没有石碑,只是个坟包而已。

虽然东京陵曾经是清朝的祖陵之一,但几经波折,最终降格为亲王贝勒级墓地。这里的几位墓主人有的是政治斗争的失败者,有的后代并不兴旺,所以不能引起清朝统治者的重视。清帝十次东巡祭祖时,都是派大臣前来祭拜东京陵,从来没有亲至过。康熙皇帝东巡祭祖之后,曾经巡幸辽阳并在辽阳城内驻跸一宿,但也未曾去东京陵看看……

辽宁历史文化

词条

47

福陵

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皇后的陵寝,又称东陵。福陵始建于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竣工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经康熙、乾隆两帝增建。此陵有两大特点:第一,晋谒此陵时,由正红门到碑楼,须登108级石台阶;第二,建筑物随坡势起伏而显得更加错落有致、高大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