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一块残碑 记录摩天岭大捷

辽宁日报 2018年11月21日

盘龙寺中记录摩天岭大捷的残碑。

本报记者 丛焕宇

一块残破的石碑静静矗立在饱经沧桑的古寺里,碑首正反两面书写的“德沛军民,威镇夷狄”意在标榜何人的功德?其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拜读碑身上镌刻着的文字,聆听着专家的讲解,一个名叫聂士成的将军率兵血战日寇的故事,生动还原了120多年前本溪摩天岭大战的壮烈景象。勒石铭记的内容,正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取得的唯一一次大胜利。

一块残碑饱经沧桑

辽阳的盘龙寺内,矗立着一座残碑,高1.28米,宽0.72米。碑首正反两面刻有“德沛军民,威镇夷狄”八个遒劲有力的大字。透过依稀可辨的碑文,“聂公士成”“直隶提督”等关键词首先映入眼帘。顺着碑文继续读下去,能粗略了解到,中日甲午战争期间,这位名叫聂士成的将军曾率领清军在摩天岭大战日军,取得了甲午战争中唯一一次难得的胜利。

碑石不同于其他资料,无法在有限的空间里留下更多的信息。要了解更多的情况,这方被尊称为聂公碑的碑刻,只是打开探索发现之门的一把钥匙。更何况,这方碑石,本身就因历史的原因而饱经沧桑,碑首和碑身曾一度分离,直到2014年,碑身才得以回归盘龙寺,彼时,甲午战争刚好过去120年。

聂士成将军功德碑,饱含着人们对这位英雄将领的爱戴和敬仰之情。据说,时为聂士成部下、后来成为北洋军阀首领的冯国璋也曾为聂公碑捐银十两。

辽宁省考古专家、历史学者梁志龙说:“聂公碑的价值相当高,甲午战争的文献资料尽管很多,但碑石资料很少。除了这块聂公碑外,在本溪摩天岭的河边,也曾发现了一块残碑,其中也记载了有关摩天岭大战的一些情况,这些碑石资料对研究甲午战争历史,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

1894年10月,为防止日军侵入东北地区,清政府派清军沿鸭绿江、九连城、火山一带部署防线。然而,双方交战还不到三天,鸭绿江防线便全线崩溃,形势岌岌可危,如果再继续下去,东北军事重镇辽阳、奉天(今沈阳)将危在旦夕。此时,慈禧太后和清廷王公大臣们都清楚,只有扼守本溪摩天岭,阻止日军东进南下,才能稳定东线战局,才能得以喘息。

之所以选择在摩天岭据守,是因为摩天岭巍峨雄浑横亘于辽东,山高林密,自古即被视为本溪与辽阳两地的陆上屏障,兵家必争之地。摩天岭位于本溪市区南偏西80公里处,向西北方向再走50公里,便是辽阳市。摩天岭因横跨连山关和下马塘镇,海拔兀然凸耸,主峰高度达969米,地势险要。

一代名将临危受命

聂士成,字功亭,安徽合肥人,因为屡建战功,擢升至总兵提督。1894年6月,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日本大规模向朝鲜派兵镇压后,李鸿章令聂士成率部随提督叶志超奔赴朝鲜,聂士成不负所望。

1894年10月24日,日军分两路对中国发动进攻,第一路从朝鲜陆路攻打清军,第二路由海路在辽东半岛的花园口登陆,进犯大连和旅顺。集结在鸭绿江沿岸的清军约有2万多人,以九连城为中心,沿鸭绿江布防。统帅这些清军的是四川提督宋庆和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

正当日军主力开始进攻九连城火山一线之际,聂士成和马金旭率军赶到,经过奋勇抵抗,击退了日军一轮又一轮的进攻,但终因在两面受敌后无援兵的孤立情势下,清军付出了伤亡惨重的代价,只好冒死突围到凤凰城,火山宣告失手。日军又占领了九连城和安东(即今丹东)。清军鸭绿江防线在不到三天的时间里全线崩溃。

据《清史稿聂士成传》记载:日军占领鸭绿江沿岸后,兵分东西两路,进攻奉天。东路直指辽阳,另一路绕道岫岩海城方向。在当地民众的帮助下,聂士成利用摩天岭的天然屏障,抗击日军,从正面阻止日军由东路进攻奉天的企图。

10月下旬,日军突破鸭绿江防线。10月30日,日军攻陷凤凰城,摩天岭成了保卫奉天的最后屏障。为阻止日军向辽阳、奉天进犯,清廷命令淮军总兵聂士成死守摩天岭。聂士成临危受命,认为这是反败为胜的绝佳机会,便立即要求所有清军北线军队集中攻击日军从丹东到摩天岭一带的运输线,打断日军运输线后,将进攻摩天岭的日军围困于此。

11月12日,日军第一军第十旅团的一个大队,在金田少佐带领下进攻清军。聂士成以“巨炮当其冲,张旗帜丛林间,鸣鼓角为疑兵,时出载东”,打得日军惊慌失措,再不敢在崇山峻岭中贸然进犯。经过十几个昼夜的艰苦鏖战,聂士成所率领的清军顶住了日军的进攻,牢牢地守住了摩天岭阵地。最后聂士成改变战术,开始组织兵力主动出击。

11月26日,聂士成决定率军乘胜追击夺回连山关。当晚摩天岭地区天降大雪,日军认为清军绝不会在这种恶劣天气下发动进攻,而聂士成却亲自率领300余名骑兵突袭日军营垒,将毫无防备的日军打个措手不及。

12月5日,聂士成又精选将士一千余人进攻分水岭,敌军不支,弃岭而逃,聂士成将军率军追击到草河口。12月9日,聂士成联合依克唐阿在坚家河大破日军,击毙日军数十人,收复了草河口。此后,聂士成利用天寒气候,依托有利地形,不断出兵与日军游击周旋,最终迫使日军退回到凤凰城,由主动进攻转入被动防御。聂士成率清军前后鏖战4个月直至甲午战争结束,日军也始终未能越摩天岭防线一步。就连日本著名作家、当时的战地记者二叶亭四迷,也不得不在当年8月22日发表的《摩天岭反攻》纪实性报道中,对聂士成表示叹服。

梁志龙说:“我曾经到聂士成殉国地天津调查过,在天津人民记载聂士成事迹的碑刻中,就谈到了他在摩天岭、连山关、草河口这三个地方的大战。这场战争是在清政府连连战败过程当中,取得的唯一一次胜利,给日本侵略者造成沉重打击,也给国人以极大鼓舞。”

一位英雄壮烈殉国

摩天岭大捷是甲午战争中清军唯一一次成功的阻击战,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甲午战争的结局。1895年4月17日,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宣布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结束后,聂士成被提升为直隶提督。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聂士成率军镇守天津。在天津保卫战中,他率军英勇抗击侵略军。

当时聂士成率军驻防天津城南海光寺。他身先士卒,在小营门、跑马场和八里台一带阵地上,与八国联军侵略者奋力拼杀,坚守八天八夜。6月13日,聂士成再次率军攻打小营门的侵略军。敌军6000余众还击,聂军寡不敌众,退至八里台。此时,又有500日军增援,清军陷入重围。激战两小时之后,聂士成双腿受重伤,仍率军突围到卫津河八里桥坚持作战。一位叫宋占标的营官哭求聂士成撤回城区,聂士成提刀挺立桥头高喊:“我与天津城共存亡,离此一步,不是男儿大丈夫!”这时,一颗炮弹在附近爆炸,聂士成腹部中弹,仍继续指挥战斗,后来头部、胸部又中数弹,壮烈殉国。聂士成的英勇战绩,震惊了中外各界人士。二叶亭四迷在书中写道:“西人谓与中国战,无如聂军悍者。”

如今,120年过去了,那场战争硝烟早已散尽。然而,透过那方静静矗立盘龙寺里的聂公碑,我们依然能记起民族危亡时期那个慷慨赴死的英雄聂士成。

(图片由辽阳相关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