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改革“试验田” 构筑开放新高地

——我省推进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述评
辽宁日报 2018年11月19日

本报记者 董翰博

这是一张稍显密集的“日程表”。

10月26日,全省首单“进口关税履约保证保险”在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沈阳片区签单;11月2日,沈阳片区举办“金融岛”跨境电商及跨境金融研讨交流会;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10家来自沈阳片区的企业实现意向采购额达2.43亿美元……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辽宁蹄疾步稳。

2017年4月1日,辽宁自贸试验区正式揭牌成立。自此,沈阳、大连、营口三大片区,肩负起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使命,整装出发。

大幕开启,波澜壮阔。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下,辽宁举全省之力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目前,省级层面共出台了20个政策文件、215项政策措施,大力支持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

迎难而上,破局开路。

一年多来,全省上下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为核心,以突出辽宁特色为重点,用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激发活力、增添动力、释放潜力、提升实力。

截至今年10月31日,辽宁自贸试验区共新增注册企业33036家,注册资本达4816.6亿元。首批25项改革创新举措,已在全省推开。

“要加快落实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重点任务。” 今年9月,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辽宁将牢记嘱托、不辱使命,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埋首精耕改革“试验田”,为国家试制度,为区域谋发展。

敢为人先 深化改革的“破冰者”

挂牌不到半年,全国首张“46 证合一”营业执照就在辽宁自贸试验区营口片区发出。这项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让企业走完登记流程缩短了约50个工作日。

“减证”是表,“简政”为核,目的是降低制度性成本。

纵观东北经济发展存在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都是长期积累的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造成的。

不以改革之力撬动体制机制之变,扫除“拦路虎”,发展瓶颈便无法突破,高质量发展更无从谈起。

中央批准在辽宁设立自贸试验区,是支持东北振兴重大政策的强化和重大举措的具体化,(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