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轩 本报记者 周 明 崔振波
如果用时髦的词儿来形容今年 33岁的王广志和他的家人这十多年里的生活变化,用“人生逆袭”来形容是最合适不过的。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到有房有车的“城里人”;从四处打工者,到拥有上千平方米的汽修公司、十多名员工的创业者……随着抚顺经济开发区的大发展,乘着沈抚同城化的春风,王广志的生活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巨大变化,让他的人生实现了一次完美的“逆袭”。
王广志原是抚顺经济开发区李石镇刘汉村的农民,出身于一个地道的农民家庭。“说实话,那时我家的日子过得一般。”王广志回忆道,“家里住的是3 间瓦房,不到40平方米。”这3间瓦房,在王广志小时候还算可以,等到2007年王广志22岁成家时,已经破旧不堪,“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以当时家里的经济条件,王广志结婚时连新房都盖不起。
2007年,沈抚同城化发展战略实施,抚顺开始举全市之力建设沈抚新城。抚顺经济开发区也就是当时的沈抚新城,很快进入了工业化、城市化同步发展的高速发展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让昔日的乡村变成配套齐全、设施先进的产业园区,一批接一批的农民在征地动迁后,搬出平房,住进楼房,生活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很快,这样的变化也降临到王广志一家人身上。2008年,王广志家所在的刘汉村征地动迁了。动迁后,王广志家的耕地和宅院一共获得近20万元的补偿款和位于刘尔家园小区一套57平方米的回迁房。2009年,王广志一家三口和父亲王启昌搬进了楼房。“上楼后和以前比,真是天地之差!”王广志谈起动迁后的变化,现在还激动得难以自已。从此,王广志一家人从农民变成了市民,离开了土地,融入了城市,王广志用补偿金做起了生意,做得有声有色 。3年后,他卖掉了刘尔家园小区的回迁房,在环境更好的阳光丽景小区买了一套98平方米的商品房,越住越敞亮。今年已经58岁的王启昌也放下锄头,做起了保安,月月挣上了工资,自己住着一套60多平方米的楼房。
紧跟同城化步伐,打工者变创业者。2008年,是王广志人生中的分水岭。在此之前,王广志的生活和其他普通农民一样,农忙种地,农闲打工。王广志说,他在工地当过力工,在纸箱厂做过包装工……后来,王广志下定决心要学门手艺、学点技术,先后学会了开铲车和修车技术。
随着沈抚同城化的不断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为李石地区注入了更多的经济活力。动迁农民回迁到李石地区,带来了资金的汇聚,推动了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趁着这股发展的春风,王广志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开始了从打工者向创业者的蜕变。“当时,李石这里有车的人特别多,却没有一家洗车房,洗车特别费劲。”这让他看到了商机,“当时我就觉得开家洗车房肯定挣钱。”2010年,王广志投入5万元钱,租房子、买设备,开起了李石地区第一家洗车房。当时洗车房面积只有100多平方米,员工就是王广志和妻子赵丹两个人。夫妻俩起早贪黑地忙活,早上6时开门,一直忙活到晚上八九点钟,大年三十都没休息过,夫妻俩的辛勤劳动换来了丰厚的回报。
第二年,夫妻俩又开了第二家洗车房,面积比第一家扩大了一倍。2013年,王广志的洗车房“升级”成了车之源汽车修配养护服务中心。凭着自己精湛的修车技术、诚实守信的经营方式,王广志把汽修服务中心经营得有声有色,在李石地区打响了品牌。沈抚新区的成立,也让王广志在创业路上走得更远。今年,王广志的汽修中心再次“升级”,成立了车之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新开的店面积达到了1000多平方米,成了李石地区规模最大的汽车修理厂。
“我觉得这里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特别是这两三年来,汽车的数量猛增,市场潜力更大。”王广志对公司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对自己的人生更是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