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后,报纸刊登大量抗倭故事,发出呐喊——

“快快把东三省夺回来”

辽宁日报 2018年11月16日

载于1931年12月17日的《申报》中的关于无锡县知事王其勤的抗倭故事。

载于1931年12月14日《申报》中的《战胜倭寇之崇明人》。

载于《申报本埠增刊》的漫画《不忘救国》。

本报记者 郭 平

核心提示

渤海大学课题研究团队发现,在“九一八”事变后,《申报》在副刊上连续刊发几十篇历史上的抗倭斗争故事,以此来讽刺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这些故事的主人公有戚继光等人们熟知的抗倭英雄,也有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民众,抗倭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激励民众奋起反抗。

拷问:今天的守土者,能不内疚吗

渤海大学刘广远团队在研究“‘九一八’国难文学文献集成与研究”课题时,发现1931年的《申报》刊发了大量历史上的抗倭故事。经过梳理,结果让他们吃惊。“‘九一八’事变后到1931年底,百余天里,《申报》刊发的这类文章竟有几十篇,有一段时间几乎天天可见,而且每篇文章之后都用简短的文字,把历史故事与当时的国难联系起来,透射出一种压抑着的强烈的抗日怒火。”课题组带头人、渤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刘广远对记者说。

最早的一篇文章刊发于1931年9月26日,题目为《抗倭之健者丁千斤与马八百》,是由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教师王旸和渤海大学附中教师卢萍翻译整理出来的。文章讲的是明嘉靖年间两位抗倭力士英勇杀敌的故事。作者借机提醒当时的国民政府,仅靠国联主持公道,必将丧失东三省。

此后,随着日本侵略者在我国东三省的节节进逼,《申报》刊载的抗倭故事越发悲壮,故事后面的文字也越发激烈,态度鲜明。

同天刊发的《合浦门上之奇童子》讲的是明代抗倭故事: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大批倭寇包围了嘉定县城。有一天,倭寇偷袭嘉定西门,当时守城的士兵和百姓刚刚入睡。这伙倭寇便登梯而上。恰被城下一个拿着灯笼的小孩子撞见,他大声呼喊:“倭寇来了!”众人一下子醒来,一通滚木、礌石砸断了梯子,打跑了敌人。然而孩子却身首异处,血腥之气冲鼻可闻。人们在城头为这个孩子塑像,因为不知道孩子来自何方,这尊无名英雄像就此面朝东立在城头。

作者感叹:“以视今之暴日大举入寇,而南北当轴,拥有节旄,平日俨然无异坐大。一旦寇至,犹在梦中。而吾号称四万万民众,日以打倒帝国主义自励,各个居于主人地位者,亦一任盗贼业已入室发箧,尽掠我宝物以去,乃始惊骇错愕,而责守者之不慎。曾童子之不若,亦复欤?噫!吾不忍言矣!”

研究团队成员崔开远告诉记者,《申报》1931年12月14日刊发的《战胜倭寇之崇明人》,讲的是明嘉靖时,崇明的秀才顾国带领民兵抗倭的故事。“大概因为时间仓促,作者将顾国与樊熯两个人的名字记成了一个名,写成顾国熯。”崔开远说。

顾国熯听说崇明知县唐一芩抗倭被围,迅速组织民兵前往救援,可惜为时已晚,唐知县以身殉国。悲愤之下,顾国熯发动千余民兵将倭寇围住一举全歼。第二年,倭寇又侵扰太仓。接到求救,顾秀才又带着1000多民兵将倭寇赶跑,还没回军,又听说倭寇侵扰嘉定、苏州,就连续作战,前去救援,并在抗倭战斗中打出了崇明民兵的威风。自此,倭寇一听说崇明民兵便望风而逃。

文章结尾作者写道:“今日本侵占我东省,而东省之将吏绝不敢以一矢相遗,观于顾秀才之事,能不愧死乎?”

由研究团队成员郑慧文研究的抗倭故事,主人公是明嘉靖年间无锡县知事王其勤,故事刊载于1931年12月17日的《申报》。

王其勤上任时正赶上倭寇侵犯我国沿海各地。他看到城垣破毁,立即集中人马来修葺城垣。

王其勤命令自己的儿子王克保来监工。克保看到工匠们十分疲惫,就动了恻隐之心,让他们稍加休息。等到倭寇离城很近的时候,城墙的东门还没有修好。王其勤立即以克保误工的理由将其斩杀,军民为之震惊,再也不敢偷懒了。

等到敌人攻城的时候,城中早有准备,倭寇伤亡达千余人。

文章最后,作者只是一句反问:“今天的守土者,读到这篇,能不内疚吗?”

对比:能说以器物的强弱来论成败吗

刘广远告诉记者:“从我们收集到的史料来看,国难当头,国民党当局对日抵抗根本不是不能,而是不为。”

郑慧文编译了刊载于1931年12月18日《申报》的《宁陵赵君传》,讲的是一个侏儒症患者抗倭的故事。

这位赵君没有名字,是个侏儒症患者,但是他有一双长臂。他有着远大的志向,喜欢谈论兵法。读《春秋左氏传》,羡慕养由基。于是练习射箭,能够做到百步外射中目标,百无一失。他在古墓中获得了一把雕弓,脊上刻有字迹:“生同功,死同雄。三千年,息土中。”

赵君把弓看得像生命一样重要,并没有舍得用它。有人说火枪厉害,赵君就怒目而视说:“哪里有我的弓厉害?”有善于使用火枪的人,约赵君一起射击。赵君十发十中,发枪者不及赵君的一半,赵君更加自信。

光绪二十年,倭寇起事。赵君带着弓慷慨从军。官府的人笑他迂腐,并不接纳他。赵君又说了一些攻守的策略,仍没被采纳。于是,赵君就愤然而去。

当时辽东半岛多地已经沦陷,赵君就自行前往杀敌。他淬毒在箭上,每天埋伏在草莽间,狙射日寇,飘忽不定。敌人死了数以百计的人,却不知道箭来自哪里。

后来听闻中日和议,并将台湾割舍,赵君十分愤怒。打听到日寇的头领是大山岩,就去暗杀,两次发箭,只是杀死了日军头领的左右侍卫,却因此被俘。被捕后,赵君绝食而亡,临终前还在呼喊他的弓。

讲过这个故事,作者议论道:“夫当国家危难之际,慷慨赴敌,唯义所适而已。固不必计器械之利,强弱之殊,成败之效。知义,故赵君只弓可歼强敌,不知义,则百万甲兵不足以守寸土!”

作者进一步指出:世之较强弱器械而计成败者,皆龌龊忘义庸懦夫者,安有龌龊忘义庸懦夫而可谋国也?

这位名为王远常的作者,他的预言得到了历史的验证,中国人民最终还是以落后的武器装备与决死抗争的精神将侵略者赶跑。

呼唤:夺回东三省,做今日之戚公

崔开远说:“我们整理出来的这些抗倭故事,主人公大部分是著名的抗倭将领。当时人们提到最多的还是戚继光。”

刘广远说:“当然,国难当头,生活在山河破碎年代的人们已经没有时间和心情去回顾英雄故事,人们回顾历史,更多的是为了破解抵御外侮的难题,寻求解决方案和精神支持。”

王旸、卢萍编译的史料中有这样一则故事,登载于1931年11月28日的《申报》。

故事讲的是明嘉靖年间,在浦江北岸的奉贤一带居住着周氏家族,有百余户。倭寇来了,不仅杀人抢劫,还一把火烧了周家的园林。

这个姓周的大户在愤怒之余,决定毁家纾难。他招募民团,日夜训练,打造出一支精兵。等到第二年倭寇来犯,周率兵迎击,斩获无算,倭寇败退。这一情况被戚继光知道了,立刻上报给了朝廷,奉旨封周为勇威将军,归戚继光统领。

周部由此兵精粮足,训练更勤。不久倭寇果然来犯,周与戚继光两面夹击,一战俘获了倭寇的头领,斩首示众,从此倭寇再也不敢来犯。

故事到此,作者笔锋一转,写道:“论者咸谓周之战功,虽一时激于义愤,若使无戚继光表扬之,谁得而知之,谁得而记之?较之现时马将军之孤忠血战,而无人往援者,真不可以道理计矣。”作者随即呼吁:“窃愿当局者继戚将军而崛起,慎弗自堕其志气也!”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真实用意在于让国民党政府效仿当年的戚继光,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立刻支援孤军抗战的马占山将军。

还有一篇《光饼是士兵的辅助品》刊载于1931年10月22日的《申报》。

文章写道:“市上所售的光饼,差不多的人都会吃过。但是这饼何以用‘光’字作名,想大家知道的很少。际此抗日热狂之日,尤当把它研究一下,定会振起你们精神。”

“原来光饼是明朝参将戚继光做的,戚参将名光,所以这饼就叫作光饼。戚继光是中国古今征倭的伟人。当时我国沿海各地受倭寇之毒,其惨状并不亚于这次的东三省。那时官军也是不敢抗,幸而生出这位可敬可爱的戚继光,代我国争不少光荣,立不少战功。自他出兵之后,倭寇落花流水,望风而走,他脑根中绝对没有什么‘不抵抗’三个字,他对倭寇和杀猪那样杀。他行军又严厉又勇敢。当时倭人说起戚参将三个字,怕得连小孩都不敢哭。”

“他只虑军士久战饥饿,减少杀敌的力量,特想出这行带方便的光饼。每个兵卒可以随身带着,吃时又省事。兵卒战到高兴时,可口里吃,手里杀。连吃带杀,杀他个光尽。”

“有一次大队倭寇竟杀到离福州省城四十里的北岭,势极危急。戚公统帅军队去抵抗,命他儿子做先锋,下令军士不准回头,违令者斩。军队出了东门,他的儿子回头望他父亲出了城门没有,被戚公看见,马上下令斩首,所以他的军士勇敢直前,一以当十。”

“及打了胜仗,回到杀子所在,想起儿子,就地建了一亭,叫作思儿亭,至今尚存。”

讲过故事,作者以交谈的语气写道:“大家想一想,这位戚公愧不愧做一个中华军人,大家吃着光饼就当想念着戚公,又当学他的忠勇。”作者最后说出他最想说的话:“快快把东三省夺回来,做今日的戚公!”

(感谢渤海大学崔开远、郑慧文、王旸、卢萍、张淑坤为本文翻译史料并提供图片)。

故事

GUSHI

旅顺忠丐

一个叫王远常的作者还写了一篇《旅顺忠丐传》,登载在1931年12月16日的《申报》上。

故事讲的是一个无名的乞丐,他的真实身份并不是乞丐,只是顶着乞丐的身份杀敌,所以有了忠丐的名号。

光绪二十年,日寇攻陷旅顺,禽兽不如,干尽伤天害理、烧杀抢掠的坏事。忠丐当时只有十五六岁,对日寇的仇恨使他彻夜难眠,所以就想着要杀掉日贼。

一天傍晚,他穿着破烂衣服离家,在日本人的军营附近行乞。日军头目看他年幼可怜而且聪明,就将他留在了军营中。不久,军营中的人都生病了,日本兵相继拉肚子死去,忠丐也跟着病倒。

一天,他挣扎着来到后营,看到四周无人,急忙拿出一个纸包,将东西掺到了水缸的水中。然后微笑着说:“一包药,胜过十万兵。”不过,由于身体虚弱昏倒在地。迷迷糊糊当中,听见日军头目提着他的耳朵训斥他:“一个小孩子竟然有这么大的胆子?”

忠丐笑了笑没有说话。日军头目更加气愤,问他是什么人?忠丐说:“我家非常富有,怎么会当乞丐?之所以扮成乞丐,是想着杀敌。我积攒泻药很长时间了,老天爷助我,让你们中了我的计。今天国仇也算报了一点儿,死不足惜,只是恨剩下的药没有用完,不能把敌人全部消灭。”日军头目问他是谁人指使,问他的姓名籍贯。忠丐大笑着说:“杀敌是人人都想做的,还需要受人指使吗?我不想和禽兽说话,我也没有名字。只是旅顺的一个乞丐。”说完,忠丐以头触柱而亡。

渤海大学教授刘广远说:“这个故事不仅仅是在讲弱可胜强的道理,其更深的用意已经在启发民众的抗日斗争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