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已经陷入“低欲望社会”?

辽宁日报 2018年11月12日

本报记者 王云峰

提示

“佛系青年”一词的流行,代表的是小众群体降低欲望、看淡一切的生活方式。事实上,低欲望社会正在全世界蔓延。尤其在日本,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选择不结婚、不生子、不消费、不买房的低配生活。而另一方面,老年人为了养老导致储蓄率奇高,经济陷入了低迷。日本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所著《低欲望社会》一书里,深刻分析了日本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国民对未来感到不安,从而选择只存钱不花钱,导致经济低迷。书中,作者给出了独到的谏言。

没有欲望的年轻人

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了25年,任何经济刺激政策的效果都微乎其微,整个社会进入“低欲望”状态。年轻人没有欲望、没有梦想、没有干劲。无论物价如何降低,消费都无法得到刺激;银行信贷利率一再调低,而30岁前购房人数依然逐年下降。老年人手里有钱却不愿消费。平均每名日本老人会抱着3500万日元的积蓄走进坟墓,而最豪华的葬礼,其实只需要70万日元。为什么会这样?大前研一在《低欲望社会》一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国民对老年生活感到不安”是日本社会的根本性问题,也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日本有个传统,国民从30岁左右就开始存钱,即使存款已足够买车买房,也还是要将一部分钱用于储蓄,以备自己的老年生活。所以,即使企业勉强给员工加薪,由于国民普遍对老年生活和未来感到不安,他们只会把那部分钱用于储蓄,而不是消费。

日本老年人中真正的贫困比例只有不到1%。现在的日本老年人能够得到稳定的年金,而且没有住房贷款和子女教育费用的负担,仅凭年金维持夫妇二人生活完全没有问题。日本国民拥有1700万亿日元的个人金融资产,除此之外,还有房子、土地、汽车等非金融资产。而这笔金融资产的大部分都是由65岁以上老人持有的。

“日本老年人去世的时候是个有钱人”,这一现象与日本二战后的教育密切相关。二战战败后,日本要重振经济,需要集结整个国家的资金,日本政府于是号召国民“为了美好的将来而储蓄”,家庭和学校则教育“要勤勉,要努力存钱”。国民储蓄习惯一旦形成则很难改变。

日本老年人不停储蓄的另一个原因是牵制子女。老年人认为,子女总是会先顾自己,根本不会好好尽孝,如果手里有钱,子女知道等到父母离世后这些钱肯定会留给自己,多少还会照顾一下父母的。老年人手里紧攥的钱已经成为一种用来让子女履行赡养义务的牵制力。

被这样养大的孩子,他们会认为平平淡淡过一生就好了,不能指望他们能够突然有一天变成拥有远大抱负的有志青年。

大前研一认为,国民对老年生活和未来的不安感,归根结底是国民对政府的不信任造成的。现在日本国民中仍有许多人认为,照顾年迈的父母不是国家的责任而是子女的责任。而像其他发达国家,国民进入老年后,一旦行动不便就会去专门的老年人医院或养老院,整个社会也都认同这种行为,国家也用心建设老年人的“最后归宿”。

对未来生活不安的老年人

大前研一在书中反复强调,政府要努力消除国民对老年生活的不安感,老年人只有一开始就没有让子女赡养的想法,他们才会毫无顾虑地把钱都花在自己身上,好好享受人生,市场也就会有大量资金流入。

为此,政府应告知老年人“关键时候由国家来照顾你们”,并采取措施让老年人相信。国家能够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保障,并教给老年人“资产生钱”的方法,还要向国民介绍享受人生的方法,甚至有必要发动全民参与其中。

日本的老年人当中有一些人是在年轻时就已经建好了够三代人居住的住宅,如今他们的双亲都已离世,子女也都结婚了,只剩下夫妇二人生活,显然住宅里的很多房间处于闲置状态。从闲置经济的观点来看,这是绝佳的商机。作者建议大家不妨去拜访这些老人并提议:“因为我想做民宿生意,想借用一下您的闲置房间。所有需要干的活儿都由我这边来做,赚到的钱对半分。”

日本每年都有800多亿日元的“休眠存款”(10年以上没有存取交易的账户),政府应该拿出这些账户的一部分来成立基金,用于支持年轻人创业。如果有80亿日元的投资基金,那么肯定有人会尝试创业。与其通过口头鼓励来调动这些人的积极性,不如为这些人营造一个创业的环境。

大前研一主张对税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具体来说,废除包括个人所得税、居民税、遗产税、赠与税、法人税和消费税等在内的现行所有税,将其整合为1%的资产税和10%的增值税这两种。

资产税的好处就是,对拥有较多资产的人适当多征收一些税。因为即使钱存在银行也要纳税,此前一直存在银行里的钱就会流入市场。老年人还可能选择尽早将资产转移给需要资金的子女,这也会推动消费。

总之,政府应建立一个机制,让富裕的老年人为下一代人贡献出自己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