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铁英
核心 提示
秋末冬初,北风渐起,可广场舞的各级赛事展演却精彩纷呈。近年来,广场舞在中老年群体中越来越普及,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有超4亿中国人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其中广场舞群体占到1/4,中老年群体成为广场舞的核心力量。随着广场舞参与人数的逐年增多,广场舞引发的争抢场地、噪声扰民等问题成为社会中不和谐的声音,如何规范管理、科学引导,体育部门、行业协会、街道社区都在进行探索。
编者按
随着中国老龄人口的增长,老年群体的话题渐成社会关注热点,不少老年人不甘于从工作岗位退居家庭,他们走出家门、融入新的社会团体,根据兴趣规划自己的老年生活,参与公益,展示出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从本期开始,本报推出系列民生调查,围绕老年群体参与度、关注度高的健身、养老、公益等话题进行深入调查,看他们如何在夕阳西下时仍洒出满天红霞,谱写精彩人生。
每天晚上6点,家住沈阳市府北小区的韩荣武都会准时出现在市府广场的广场舞队伍里。韩荣武坚持跳广场舞5年多了,年近八旬的他看着比同龄人年轻得多、精神得多。
广场舞已成为普及率最高的大众体育活动。每天跳会儿广场舞,已经成为许多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广场舞在民间蓬勃发展的同时,国家层面对广场舞也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肯定。2015年,广场舞被列入《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2017年,广场舞被列为十三届全运会竞赛项目。
在此引导下,许多广场舞爱好者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一些从事体育运动指导的部门和专家在调查中发现,许多老年人跳广场舞时也存在误区,一些广场舞队伍编排的动作不合理,容易对老年人的膝关节等部位造成损伤。
省体育局群体处副处长王立娟认为,中老年人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舞种和运动量,例如像曳步舞这种对腿部力量和膝关节柔韧性要求比较高的舞种就不适合老年人。为了让老年人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规范的广场舞进行锻炼,省体育局每年在全省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其中包含广场舞的内容,每年都推出新的舞种、新的表演形式,通过社会体育指导员向民众推广。
为了规范和进一步引导广场舞在全国的发展,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推出了12套广场舞的规范套路,省体育局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普及、教学、推广工作。今年5月至9月末,开展了辽宁广场舞大赛暨全国广场舞辽宁地区海选赛,400多支队伍、1万多人参与,进一步推动了12套广场舞在辽宁的推广。
沈阳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分管社会体育工作的负责人认为,老年人跳广场舞要注意几方面问题,有利于跳得更科学、更健康。一是时间不宜过长,跳舞前预热5到10分钟,跳40分钟,跳完再做10分钟的整理运动或是原地休息,整体不超过60分钟为宜。二是动作幅度不易过大,例如转腰、深蹲等这样对肌肉拉伸有一定要求的动作尽量不要选择。三是运动频率不要过快,心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可以在个人基础心率上增加20%至30%即可,心率过快则超出心肺承担能力,过慢则达不到锻炼效果。
专家建议,中老年人跳广场舞时可以佩戴一个测心率的手环,实时测量心率,掌握锻炼强度。跳广场舞以微汗为宜,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应从动作幅度小的基础套路跳起;有锻炼习惯的人如果病后恢复运动,也不要急于提高到病前的运动量,应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