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篇文章”绘就振兴新图景

——沈阳采油厂实现高质量稳健发展纪实
辽宁日报 2018年11月07日

白宪顺  孙晓霞  本报记者  刘立杉

今年以来,沈阳采油厂紧紧围绕油田公司部署,突出质量效益发展中心,扎实做好稳产上产、提质增效、改革创新“三篇文章”,以优异的生产经营业绩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

截至10月末,沈阳采油厂累计生产高凝油78.84万吨,对比公司指标累计超产26297吨,完成原油商品量77.81万吨,对比公司指标超产1.6万吨。

坚持顾大局、重担当 做好“稳产上产”文章

高凝油价格高、效益好,多产油就是对油田公司的最大担当、最大贡献。沈阳采油厂先后两次组织上产劳动竞赛,瞄准最高生产运行线“油靶心”持续发力,牢牢掌握了生产主动权。

产能建设实现“提速增效”。他们针对征地协调难、新井分批实施实际,将钻建流程细分为25个环节、41个时间控制节点,有效缩短工作周期,并降低了平台邻井关停影响。截至10月末,投产新井104口,日产油330吨,累计产油6.2万吨。同比去年多投产27口、多产油1.5万吨,钻建周期同比减少5天。

注水油田实现“产量硬稳”。他们坚持精细注水与产能建设、调剖调驱、措施挖潜相结合,开展注水井组动态分析调整,水驱动用程度从61%提高到67%,注水油田自然递减率控制在10%以内,边台潜山等4个区块自然不递减。

油井管理实现“升级提档”。他们推行“一井一策一工艺”和“ABC分类”管理法,定期开展油水井动态分析,确保油井最佳状态运行。今年以来,油井检泵周期同比延长11天,检泵周期200天以内油井同比减少21口,作业工作量同比减少87井次。

坚持强管理、重合规

做好“提质增效”文章

沈阳采油厂坚持常规手段与变革性措施相结合,把大力实施低成本开发核心理念和扎实推进各种开源节流降本增效举措融入决策、生产、经营等工作全过程,有力推动了采油厂高质量稳健发展。

细化成本控制抓重点。他们坚持属地预算和专业预算相结合,实现资金预算全覆盖,将全厂全部71项费用项目纳入预算管理,实现预算全面受控。目前,该厂所有支出已全部纳入预算管控,除时效性项目外,各项预算均控制在年度预算指标之内。

优化系统运行提效率。他们实施“三优化一量化”管理模式,力求系统运行最优、新建项目最简,在开井数增加前提下,实现耗电量硬稳、掺水量下降、天然气自给自足。叫停外购天然气,同比减少外购气656万立方米,减少支出1285万元。

深化合规管理防风险。他们建立“预防、控制、监督、问责”四要素的合规管理体系,开展水电气外供专项整治,避免电量流失428万千瓦时,减少损失280万元,避免企业效益流失,保障了员工从业安全。

坚持调结构、重激励

做好“改革创新”文章

沈阳采油厂通过大力实施“简政放权,成本下放基层;实施薪酬改革,打破大锅饭”等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实现了员工队伍稳定、矿区面貌焕然一新。

优化组织机构和队伍结构。今年以来,沈阳采油厂根据“优化职能业务、整合资源配置、释放管理潜能”原则,共减少机关科室3个;灵活调控人力资源,将40名二线员工充实到生产一线,对12座采油站进行个人承包管理,盘活人力资源110名,有效缓解了“整体冗员与局部缺员”的现实难题。

创新考核激励机制。他们打破薪酬分配“大锅饭”,充分发挥薪酬分配“指挥棒”和“驱动器”作用,建立“产量超、系数增,产量欠、系数降”动态分配机制,严考核、真兑现。基层单位二次考核后同岗位奖金最高相差4000元,形成了“业绩论英雄、收入凭贡献”的浓厚氛围。

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他们突出成本管控主体责任,打破“成本在上、产量在下”惯例,出台新的考核评价机制,将部分成本下放至基层采油单位。同时,在机关部门成立8个成本控制单元,实现资金使用全方位可控受控。基层单位既自主掌控成本支配权,又面临着更高考核要求,实现了权责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