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10个入选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项目展示

辽宁日报 2018年11月02日

前言

为完善中医专科专病防治体系,科学划分重点专科层次,充分发挥重点专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文件,从“十二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优中选优,遴选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项目单位。通过标准评分、同行评议和实地复核的遴选方式,国家划分的区域,我省共有7家医院的11个专科入选,其中有9个专科入选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单位,两个专科入选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培育单位,数量居东北区域首位。此次入选的专科具有较高知名度,中医药特色优势突出,综合实力、中医临床诊疗能力、疑难危重病症诊疗能力处于本专业领先地位,代表着东北区域本专业的最高水平(以下所有专科排名不分先后)。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科(建设单位)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重点专科,中国心衰中心首批建设单位,原国家卫计委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项目的首批参与单位,辽宁省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辽宁省中医药心血管专科培训基地、辽宁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师资培训基地……从1958年成立至今,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科凭借雄厚的实力获得了诸多殊荣,最近又成功入选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单位。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科名医名家云集,技术力量雄厚。“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杨关林教授为心血管专科学术带头人,近年来带领专科不断开拓进取,凝聚培养了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专科现有国家级名中医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指导教师3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5人,辽宁省名中医7人,且该专科是中西医结合博士、硕士培养基地,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

该科室设置冠脉病专科、心力衰竭专科、心律失常专科、高血压专科、心病康复专科五个亚专科,尤为擅长中西医结合防治冠脉病、顽固性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心律失常、恶性高血压等疾病的诊疗与康复治疗。在心血管疾病诊断及治疗方面,已达到国际标准,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作为心血管疑难疾病诊治中心,专科危急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位于东北三省前列,在东北地区较早开展冠脉病介入、主动脉球囊反搏技术等起搏器植入术。针对左冠脉主干病变、分叉病变等复杂、高危、疑难冠脉病变、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介入治疗位居全国中医院前列,每年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千余例。针对冠脉血运重建术后再发心绞痛这一疑难重症,创新“中药即时干预+内外双调+双心同治”的冠脉病全程一体化诊疗模式,实现中西医资源整合、优势互补。

专科在继承传统优势项目心脏急危重症抢救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及科研方向不断总结、提炼,逐渐形成了许多特色中西医结合疗法,比如用中药饮片结合穴位贴敷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利用太极疗法对心血管疾病的康复进行干预及长期健康管理等。

另外,专科创新建立了院前早期筛查、院内急救绿色通道、院外康复保健一体化中医“养-疗-康”诊疗服务模式,最新引进舌诊仪、脉诊仪、心梗心衰检测系统等先进设施,与中医体质辨识-辨病辨证相结合,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

专科自主研发包括强心宁合剂、和血通脉颗粒、通脉降浊颗粒等在内的注册院内制剂19项,先后开展了CRT、床旁血滤、无创呼吸机等诊治技术,创新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足浴外治联合机械辅助“联合救治”心力衰竭的诊疗模式,治疗总有效率达91.4%,降低心衰复发率,延长再住院周期。

带动区域医疗、预防和保健服务水平提升,实现区域间医疗服务同质化,始终是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不懈的追求。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肺病科(建设单位)

自成立以来,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肺病科始终是医院的龙头科室,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郭振武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以及独有的辽宁省中医肺病重点实验室,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肺病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辽宁省中医肺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GCP中医呼吸专业)。

在东北地区肺病诊疗机构中,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肺病科规模最大、传统中医疗法最多、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可谓东北区域肺病专业的排头兵,此次入选国家区域中医(肺病专科)诊疗中心就是对专科实力的肯定。

该专科设置了感染性疾病科、慢性肺系疾病科、哮病科、重症医学科四个亚专科。专科诊疗模式新颖,疗效享誉东北,独创 “围贴敷期”理念,并创新性提出“三维止咳定喘疗法”,即通过院内制剂中药膏方的不同组合配以中药涂擦、穴位注射、隔物灸等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纤维化等急慢性、难治性肺系疾病。

通过总结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分析处方及完成实验研究等,该专科已注册了院内制剂6种,均为确有疗效的经验处方,患者接受程度极高。结合优势病种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相关临床路径,将院内制剂纳入科室重点病种诊疗方案中,与中药膏方、外治法及中药注射剂配合,形成了针对哮病、风温肺热病、肺痿、肺胀病等系统完善的中医综合治疗模式。借助辽宁省中医基层医疗联合体、对口支援、国家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师资培训、医师下乡及下社区义诊活动等,将诊疗方案和中医特色技术在东北地区业内进行推广,带动了基层临床服务能力建设、科研能力和专科能力建设的提升。

在科研领域,亦表现突出。专科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人、继承人3人,辽宁中医大师1人,省名中医1人。以这些名专家为代表的医务人员,推动了医院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成果转化。

目前,肺病专科承担及参与国家级和省级课题30余项,获奖7项,获批国家发明专利3项,发表课题相关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7部、培训教材3部。独立承担肺胀瘥后防复中医治未病国家指南制定项目,制定的肺胀瘥后防复专家共识为肺系重大疾病防治提供了标准和规范。专科独有辽宁省中医肺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辽宁省中医肺病重点实验室,建立和完善了肺病古籍专题数据库、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系统,通过产学研紧密结合机制,开发了院内制剂 6种,在肺系患者群中声誉颇高,研究成果真正服务于广大肺系疾病患者。

此外,专科还积极发挥引领作用,使得医院医疗服务惠及海内外。在辽宁地区通过与医联体单位合作,明显提高了医联体基层单位中医治疗肺系疾病的临床能力;牵头成立了东北地区呼吸联盟,提高了东北地区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药诊治水平;国际合作方面,与泰国庄甲盛皇家大学开展国际合作,成立了远程会诊中心,将“三维止咳定喘疗法”引入泰国,提高了中医国外影响力,为中医药治疗服务全球作出了积极贡献。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普外科(建设单位)

作为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发源地与开创单位之一,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普外科(急腹症外科)早在1958年就开展了相关研究,2002年率先在国内成立了以急腹症作为主要收治病种、采用中西医结合外科方法进行诊治的中西医结合普外科病房。它不仅是医院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之一,是大连医科大学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基地,还是辽宁省一流学科基地。经年累月的埋首耕耘,为科室带来了诸多荣誉:2008年获批国家 “十一五”重点专科和辽宁省中西医结合胆胰疾病治疗中心;2013年获批原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及齐清会教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017年获批辽宁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普外科已形成以急性胰腺炎、胆石症和肠梗阻3种疾病为优势病种,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特别是胆胰疾病和肠梗阻为特色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此次通过层层选拔、专家评选,从众多国家级重点专科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东北地区唯一的外科专业区域诊疗中心,诠释了中西医结合建设发展的坚持、传承和创新精神。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普外科拥有强大的人才梯队,有医生16名、博士学位11人,其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两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两名,国家名老中医1名,辽宁省名中医1名。专科技术力量雄厚。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这一高死亡率的世界性医疗难题,在国内首次提出采用多学科协作的中西医结合多元化微创外科手段治疗急性胰腺炎,现已将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死率降至6.67%左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作为全国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协作组单位之一,同天津南开医院、四川华西医院共同制定了我国《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在复杂、疑难胆石病的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管理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普外科也居于国内领先水平。2003年率先在国内开展肠梗阻导管治疗复杂急性肠梗阻,同时结合中药肠粘连松解汤进行治疗,防止复发;对结肠肿瘤伴完全性肠梗阻患者采用内镜下结肠支架置入术,解除梗阻,二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诊治的患者例数及治愈率居国内领先水平。针对优势病种,采用中西医结合多镜联合微创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疗效,东北区域中医外科诊疗中心负责人尚东教授的团队多次受邀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作演讲和手术演示,进行技术推广。

此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普外科对临床应用60年的中药验方进行传承创新,研发出多种中药颗粒制剂,包括清胰颗粒、清热利胆颗粒、通腑泻热解毒颗粒等。在科研和教学方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普外科同样成绩斐然。近5年来,先后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973”子课题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8项,省市课题20余项。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肛肠科(建设单位)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肛肠科是该院的立院之基,医院从一个肛肠科室发展为一所三级甲等中医肛肠专科医院。肛肠科自建院伊始即为独立科室,且为医院最大科室。该专科是国内较早进入重点专科建设领域的单位之一,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肛肠专业重点专科和重点学科,也是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国内中医肛肠学术界拥有极高的地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肛肠分会会长单位,首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诊疗中心(中医肛肠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外科肛肠病学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肛肠专业继续教育基地,以及最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东北地区区域中医诊疗中心(肛肠)建设单位,这些称号都是对该院肛肠科的肯定。

医院肛肠科下设7个亚专科:痔瘘科、便秘科、大肠内科、大肠外科、小儿肛肠病科及肛肠病康复科等,对肛肠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均有较为成熟的治疗规范,擅长便秘、大肠炎性疾病、痔、肛裂等8类疾病的治疗。科室在应用肛肠科传统手术技术基础上,率先在东北地区开展肛肠科疾病微创手术治疗,在治疗痔疮及出口梗阻型便秘等肛肠科常见病、疑难病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专科具备完成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结直肠癌超低位保肛等高难度手术的能力,在肠癌手术治疗及术后中医调理方面具有临床优势。

肛肠科牵头制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中医肛肠科诊疗指南》,极大推动了全国肛肠科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的首批肛肠科5个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工作中,负责“肛裂”“肛痈”两个病种的中医临床诊疗路径制定工作。

依据中医穴位贴敷理论,在敷脐疗法基础上,专科率先在我省开展三伏三九贴治疗肠炎的新疗法,应用多年来,临床效果明显。

专科学术带头人田振国教授首次提出“以补治秘”治疗功能性便秘和“宣通气血、寒热并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新理论,并依据这些理论研制中药院内制剂养荣润肠舒和通腑宁颗粒等。其中“宣通气血 、寒热并用”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学术思想,更是被收入国家统编教材《中西医结合肛肠病学》,在此学术思想指导下的创新中药制剂通腑宁颗粒和“以补为通,以补治秘”的新理论指导下的创新中药制剂养荣润肠舒,已医治十余万人。专科还在田振国教授带领下,于2012年发起并主导了全国肛肠病流行病学调查工程,于2015年10月对全国行业内公开发布《中国成人常见肛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填补了我国40年来肛肠学术领域空白。

奋斗不息,前进不止。下一步,专科将在目前已有8个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的基础上,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要求,不断扩大临床路径的实施范围;继续做好医院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方案制修订工作,在满足临床工作需要的基础上,不断在技术、学术上实现突破及创新。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培育单位)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自建院伊始便已成立,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经过60年的发展,目前为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并且还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儿科协作组组长单位、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儿科基地。

专科英才汇聚,拥有国家名老中医1人、省名中医3人、继承人3人、国家中管局优才3人、博导2人、硕导7人。在王雪峰教授及白晓红教授的带领下,辽宁中医儿科诊疗事业不断发展,特别是在儿童疑难病诊治及急危重症救治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专科设置呼吸、神经康复、泌尿免疫、心血管重症、消化内分泌及儿童保健六大亚专科。其中呼吸亚专科尤为擅长肺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及慢性咳嗽疾病的治疗,疗效达99.85%以上;神经康复亚专科擅长脑性瘫痪、面瘫、肌性斜颈、臂丛神经损伤及儿童抽动障碍的治疗,疗效达99%以上;泌尿免疫亚专科以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难治性肾病及IGA肾病治疗为长,疗效达98%以上,并研制出中药复方颗粒剂消斑愈肾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疗效显著,获得国家专利并在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心血管重症亚专科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治疗效果最佳,抢救成功率达95%以上;消化内分泌亚专科擅长小儿腹泻病、厌食症、便秘及性早熟等疾病的治疗,疗效高达99.9%;儿童保健亚专科以中医药调理儿童体质、儿童发育与保健为主要研究方向。

专科在夯实传统疗法的同时,不断创新诊疗模式,丰富疗法技术,迄今为止已开展相应的现代技术共20余项,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专科是国内中医儿科领域首家独自开展病原检测的科室,首创肺部啰音可视化分析技术及舌诊图像数字化分析处理技术,舌苔脱落细胞检测技术及骨密度分析技术均处于国内一线水平。在肺系、脑系及肾系等疾病方向形成了相应的中医诊疗模式,儿童肺系病症结合可视化诊疗模式、儿童“防-治-调”一体化管理模式、儿童身心整体康复模式及儿童疑难重症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专科还以脑瘫康复中心为平台,开展悬吊运动(SET)康复技术、水疗技术、蜡疗技术、经颅磁刺激技术、经皮神经电刺激技术、神灯照射技术及感觉统合训练技术等。

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儿科协作组组长单位,专科带领儿科协作组成员,牵头制定了肺炎喘嗽、慢性咳嗽、脑性瘫痪、肌性斜颈等21个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在临床工作中形成并不断优化小儿肺炎中医内外合治综合治疗方案,《小儿肺炎中医内外合治综合治疗方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确定为行业标准。此外,作为脑瘫优势病种组长单位,专科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小儿脑性瘫痪的中药熏洗技术临床操作规范研究”,牵头制定了小儿脑性瘫痪熏洗技术操作规范,参与制定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脾胃病科(建设单位)

脾胃病科是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立最早的专科之一,在中医脾胃病治疗领域居于国内外领先地位。专科由首届国医大师李玉奇教授和国医大师周学文教授创立,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科重点专科协作组组长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单位、中国中药学会消化系统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辽宁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等诸多头衔。

该专科可谓是国医大师的摇篮,同一专科拥有两名国医大师,在国内是史无前例的,其他名家亦不在少数。国家中管局师承指导教师3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省级名医3人……专科人才济济,也因此承担了包括国家“973”“86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在内的省部级课题9项,曾获教育部二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脾胃病科设置了胃疡病、胃脘痛病和鼓胀病三大亚专科,专科业务量和技术水平均居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同时,专科以国医大师李玉奇教授学术经验传承研究室、国医大师周学文教授学术经验传承研究室、中医外治中心为基础,挖掘传统外治疗法,形成了一系列外治方案,开展内外同治的特色治疗模式。利用运脾和胃贴三伏、三九穴位贴敷疗法运脾和胃,防病治病,疗效卓著。此外,辨证针刺、艾灸、拔罐、胃宁方穴位贴敷、耳穴穴位贴敷治疗等外治疗法普遍在临床上应用,以作用快速、疗效显著、副作用少著称。

最值得一提的是,该专科在中医理论上有许多创新。这些新学说、新理论均为国内首创,根据创新理论及学说形成的新的治疗理念、新的治疗体系均在国内外率先应用于临床。比如首届国医大师李玉奇教授提出的“萎缩性胃炎以痈论治”学说,并就此研制出中药新药养阴清胃颗粒,临床应用20余年,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第三届国医大师周学文教授创造性地提出“胆火逆胃”学说,在此理论的指导下研制了和胃返流康颗粒和利胆返流康颗粒等院内制剂,更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王垂杰教授提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为“正衰邪盛,脾虚肠痈”,将补气、清热、化腐生肌等治法融为一体,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

脾胃病科也是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引领标准制定,成果转化丰硕。“十一五”以来,脾胃病科牵头修订功能性便秘中医诊疗指南、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指南和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指南,这些指南作为行业标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在全国执行。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重点专科协作组委托,该专科牵头制定了《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在全国中医脾胃病重点专科中推广应用,并将产学研成功转化,研制出本专科院内制剂多达21种,广泛应用于临床。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风湿病科(建设单位)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风湿病科入选国家区域中医(风湿病科)诊疗中心建设单位,成为中医风湿专业东北地区唯一入选单位。该专科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是医院中医科和风湿免疫科强强联合的一个重要典范。

中国医大一院虽是一家综合医院,但中医科的建立和发展不逊于其他专科医院的专业水平。1956年,盖受益、马英麟等名中医创建中医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国家二级学科、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专科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综合医院基础条件,与医院风湿免疫科强强联手,发挥中西医结合诊疗特色,既有现代风湿病学先进的诊疗技术手段,又有底蕴深厚的中医特色疗法,形成了独特的专病诊治体系,并形成了中西人才兼顾的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并重的临床诊治团队,领先国内的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专科。

专科中西医并重,建有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强直性脊柱炎以及类风湿关节炎三大亚专科。由国内知名西医领域风湿病专家及国家级名中医学术继承人共同领衔,人员结构合理,梯队健全,共有教授3人、副教授5人,学科人员中有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1人、省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两人。科室长期从事风湿病临床及科研工作,尤其擅长常见风湿疾病的中西医诊治,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炎性肌病等。其中,类风湿关节炎亚专科在继承专科前辈医家创立的临证风湿验方——风湿止痛散基础上改进形成了通痹方,在临床中大量应用,收到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强直性脊柱炎亚专科创新开展了长蛇隔药督灸配合中药内服的综合疗法临床疗效评价研究,临床实践证明,中药内服外灸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亚专科长期致力于炎性肌病的中医证候分期治疗研究,经过长期临床摸索和科研探索形成了治疗肌炎的专病专方。

专科利用综合医院优势,与医院现有的高水平学术平台融合,联合开展多项治疗新技术。如血浆交换疗法治疗SLE、关节腔穿刺注射药物治疗骨关节炎,生物制剂靶向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等,且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围绕科室优势病种,专科在中医诊疗模式上进行了创新,利用综合医院的学科优势,开展了一系列中医诊疗模式的创新工作,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整体施治,形成了工作合力,提高了诊疗效率。目前,肌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膝骨关节炎等疾病已形成单元化诊疗;联合风湿免疫科、骨科多专业专家,为患者确定中西医诊疗方案,并采用中医内服外敷、针刺、灸法、手法等综合治疗,以实现中西医多学科诊疗,优势互补。

此外,在专科学术带头人的带领下,专科风湿病的诊疗与研究成绩斐然。整个中西医团队目前已获20余项省部市级研究项目支持,包括国家自然基金5项、省市级课题20余项。在国内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SCI收录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获国家专利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两项。

沈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建设单位)

沈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皮肤科成立于1962年,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享有盛名,是医院重点支柱科系,众多患者慕名而来。50多年来,在医院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陈光发、宋勇、李铁男带领的几代皮肤科人的不懈努力,科室不断发展壮大,临床及学术科研水平不断提升,获誉良多,先后被评为市、省、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以及辽宁省中西医结合皮肤病重点医学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辽宁省唯一的皮肤性病学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

目前,皮肤科下设五大中心,即激光美容中心、皮肤外科中心、中医中心、性病中心、皮肤免疫实验室中心,拥有国内最大的皮肤科团队和支持保障平台,专科医疗用房2万平方米,并有国家中管局二级实验室(沈阳市重点实验室)及专属制剂室和皮肤CT、准分子激光等顶级医疗设备,是国内皮肤科领域最大的专业技术平台。在本专业领域拥有最大的承载量,开放床位300张,居国内首位;2017年门诊量61万人次,住院病人9000余人,业务收入2.87亿元,均居国内前三位。事实上,早在1997年,皮肤科与在国内皮肤科领域享有盛誉的武汉市第一医院、杭州市第三医院、天津长征医院实行了跨区域的强强联合,在国内皮肤科领域享有“四强”和“四小龙”之称。

皮肤科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的方向,自1995年成为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又成为皮肤科的一大特色。皮肤科医生共有110人,其中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医生96名,占医生总数的89%。李铁男院长兼任皮肤科主任,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及辽宁省优秀专家。作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他尤其擅长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白癜风等色素性皮肤病。该专科还开创了一些中医特色疗法,诸如梅花针配合外用药物治疗斑秃、雷火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开展了耳穴压豆、耳针、穴位点刺放血、普通灸、灸盒灸、雷火灸、药棉灸等十余种治疗方法。专科在白癜风、带状疱疹、脱发、湿疹、银屑病等常见病、多发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重症药疹、红斑狼疮、大疱性皮肤病等重症皮肤病及疑难杂症的治疗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疗优势,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皮肤科中医诊疗已形成模式向业界推广。近年来先后参与或主持国家中管局、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的诸如《中医皮肤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皮肤科术语》《黄褐斑疹治疗共识》《中国痤疮治疗指南》等起草制订工作,先后主编出版《实用皮肤医学美容》《常见皮肤病彩色图谱》《皮肤性病与肿瘤》《皮肤病脐疗法》等6部皮肤病学著作,在国家级学术会议及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诊疗经验向全国推广。

作为获批的国家皮肤科(中医)区域性诊疗中心,专科目前正着手策划成立东北三省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科专科联盟,在更大层面、更广阔的平台推动区域性皮肤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建设单位)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成立于2010年12月,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康复科重点专科协作单位之一、辽宁省重点专科、沈阳市康复医学临床研究中心,是辽宁省唯一一家中医慢病医院、中华中医药学会康复医学会副组长单位、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目前,康复科开放床位900张,拥有国家中管局师承指导教师6人、继承人17人,国家中管局优才6人,省级名医11人,是全国规模最大、传统中医疗法最多、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疗效显著的康复机构,“南福建,北辽宁”已成为全国康复医学领域的领军品牌。

该专科实力雄厚,疗法技术丰富,设置骨病康复科、脑病康复科、风湿康复科与心肺康复科四大亚专科,同时以传统疗法中心、现代疗法中心为技术支撑,挖掘、整理、原创、研发中医特色技术,开展五行药浴、中药蜡疗、五音疗法、督灸、熥疗等特色疗法163项,推动纳入医保86项。康复科首创绒球训练技术,自主研发顶棚式悬吊网架、弹力管减重设备、腕关节康复训练装置,开展个体化康复训练方案,在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物理因子治疗、言语治疗四大区开展现代康复技术164种,在数量及疗效方面均居国内领先水平。

诊疗模式创新,康复疗效显著。康复科联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健康管理部,打造“治未病-治已病-康复一体化平台”,积极探索融医疗、养生、保健、康复于一体,全链条的诊疗模式。康复科采取“早期介入、全程康复、多位一体、五辨结合”与“多专业联合、个体化精准康复”模式:针对患者不同病情,将辨病、辨证、辨型、辨期、辨体质相结合,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多专业多层面联合作出专业评估。

引领标准制定,成果转化丰硕。目前,康复科制修订国家标准1项,牵头制定国家中管局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标准两项、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5项、中医诊疗指南1项,其中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麦粒灸、中药药浴、中药蒸气浴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即将发布;通过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机制,开发浴足粉、四季养生茶、固体调料、药膳海参、保健酒五大类、70种养生保健产品,13项研究成果转让,真正实现将科技成果服务于群众。

领军地位突出,品牌享誉海外。在省内,康复科作为牵头单位,已联合其他中医院与北汤温泉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共同打造康复医联体;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中心在斯洛伐克医科大学与加拿大多伦多中医学院成立了世界传统疗法培训基地,进行传统疗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相关培训,还先后与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友好关系,接收了大批国外研修生,并派出多名专家赴美国、日本、俄罗斯、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中医院校讲学,开设康复专家门诊,为康复医学服务全人类作出积极贡献。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和重症医学科(培育单位)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和重症医学科,是一个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临床科室,是辽宁省中医重点专科,也是医院的重点科室之一。该科室主要承担医院各种急危重患者的救治、医疗、教学以及科研,且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科室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李中宇名老中医工作室,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人、继承人两人,市级名中医1人。中医二院急诊和重症医学科最终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培育单位,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个入选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的急诊和重症医学科专业。

该专科具有先进的诊疗、抢救设备,急危重症诊治能力突出,不仅能独立开展紧急气管插管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动脉穿刺术、深静脉置管术、血流动力学监测、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等复杂手术,还能对各类危重症患者进行连续的动态生命体征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通过这些动态、定量的监测数据捕捉病人瞬间的病情变化,根据病情变化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为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该专科还创新诊治模式,形成急诊门诊—急症病房—重症医学科“三位一体”的诊疗中心,使入院的急危重症患者得到最快、最系统的治疗。

经过多年的建设,专科逐步分化出心衰病、胸痹心痛、咳嗽三个亚专科,各亚专科均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优秀团队,在脓毒症、休克、呼吸衰竭等救治方面经验十分丰富,并与中药膏方、外治法及中药注射剂配合,形成了针对咳嗽病、心衰病、胸痹心痛及脓毒症、休克呼吸衰竭等完善的中西医综合治疗模式。

专科以传统 “伏九贴敷”治疗咳喘病理论为基础,根据患者体质不同,提出辨证取穴、个体化贴敷方案,疗效显著,每年有万余人受益。在总结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分析处方及完成实验研究等基础上,专科已注册了院内制剂4种,均为确有疗效的经验处方,患者接受程度极高。同时,结合优势病种,借助辽宁省中医基层医疗联合体、住院医师规范化师资培训、医师下乡及下社区义诊活动等模式,将诊疗方案和中医特色技术在东北地区业内进行推广,带动了基层临床服务能力建设、科研能力和学专科能力建设的提升。

专科在掌握新技术、不断提高危重症治疗水平的同时,继承老中医经验,利用中药贴脐神灯照射及平衡针联合刺络放血等中医特色疗法,成功救治不少热射病、脓毒症、重症哮喘、慢阻肺急性加重、急性肺栓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重症心衰、休克、颅脑损伤、急性消化道出血及骨、外科术后等患者。

坚持中西医并重,优势互补,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为广大患者服务,是中医二院急诊和重症医学科始终不变的奋斗目标。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王敏娜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万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