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推动辽宁“六地”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课有效融合 2024年09月10日 

李 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课在育人功能和价值引领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对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弘扬社会正气具有重要作用,是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应充分挖掘和发挥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实现两者同频共振,提高思政课育人实效。

深度挖掘阐释是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辽宁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作为抗日战争起始地,伟大的抗战精神和东北抗联精神孕育于广袤的辽沈大地上;作为解放战争转折地,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作为新中国国歌素材地,《义勇军进行曲》以辽宁地区抗日义勇军的战斗事迹为原型、军歌等为素材;作为抗美援朝出征地,这里见证了志愿军将士们义无反顾的身影,留下了保家卫国的红色足迹;作为共和国工业奠基地,辽宁的工业企业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挺起了共和国工业的脊梁;作为雷锋精神发祥地,雷锋精神从辽宁走向全国。辽宁“六地”红色文化不仅是辽宁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辽沈大地实践探索的光辉历程,其文化价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价值高度契合,为高校思政课提供了厚重鲜活的教学资源。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辽宁本地高校要充分利用“六地”红色文化,深入挖掘和研究“六地”红色文化,深度探索这一“精神矿藏”的内在底蕴,使其与思政课教学有机融合,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生动化,引导广大学生将红色基因传承好、将红色血脉赓续好,成为勇担民族复兴重任、争当时代进步先锋的时代新人,提升教学效果和育人质量。

有效创新融合是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将辽宁“六地”红色文化创新融入高校思政课,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要找准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育人目标的契合点,准确把握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背景、精神内涵及时代价值,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育人相统一的价值理念,形成辽宁“六地”红色资源的教学案例库、专题素材库、在线示范课程库等,为开展课堂教学提供准确、生动、翔实的史料基础。要创新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的教学形式,增强课堂吸引力。充分发挥辽宁“六地”红色文化的资源优势,以讲“故事”方式有效融入,达到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的学习效果。满足学生的需求,巧用数字技术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讲解辽宁红色故事,打造接地气、有活力的思政课堂。搭建创新融入的实践场域。组织学生开展多元实践教学活动,深入挖掘育人因素,引导学生深入实地了解辽宁“六地”红色文化中涉及的红色人物、红色精神、红色文献、红色标识地等,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知识传授与情感教育相结合,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效果。

多元主体协同是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各级各类学校要自觉担起主体责任,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建设要多方借力、协同推进,为实现育人效果提供坚实保障。要发挥教师的关键作用。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严格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总要求,确保辽宁“六地”红色文化有效融入思政课。要打造一支对辽宁“六地”红色文化有深入研究的高水平教师队伍。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主动增强思维能力,开阔知识视野,在学习研究、挖掘运用、弘扬传承辽宁“六地”红色文化方面不懈努力。善于利用事实、案例、素材,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认识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认识自己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要发挥社会红色教育资源的协同育人作用。积极与校外红色教育基地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机制,推动师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将“思政小课堂”所传递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理论方法等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加强社会教学资源的拓展,通过邀请校外专家讲座、寒暑假红色研学、组织参观红色场馆等社会活动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深刻理解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基因成为新时代大学生鲜亮底色。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