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87岁老人和他的“博物馆”:33年服务60万名观众 2023年11月24日 

本报记者 吴 丹

苦中求乐,苦中有乐。33年间,盘锦87岁老人李祥元用一座自筹自建的民间书画收藏馆践行着公益收藏的初心——聚宝藏珍,报国为民。

11月13日上午,盘锦市图书馆一楼展厅正在展出的“崇德弘艺 传承振兴”全国书法名家作品展,是盘锦中国辽河书画博物馆成立以来举办的第53次异地展。在墨香四溢的展馆中,我国首个民间书画收藏馆——盘锦中国辽河书画博物馆(前身为中国鲁南书画收藏陈列馆)馆长李祥元和慕名前来观展的小观众兴致盎然地交流起来,空气里浮动着无数的小灰尘,阳光打在一老一小身上,温暖而美好。

本次展览共展出120幅作品,集全国各地不同风格流派、不同书体内容的作品于一堂,可谓丰富多彩。每一幅展品背后都有一个关于收藏的故事,虽然有的故事年代久远,但李祥元仍记忆犹新。“日暮归牛羊,冰结纹蛤藏,月照石化厂,风吹芦苇塘。”指着墙上的这幅作品,李祥元说:“这是20多年前,书法家陆石专为盘锦而写的,我初次登门求墨宝,他认真地听了我创办公益书画收藏馆的讲述,深受触动,留下了这幅字。”对于李祥元来说,收藏这些有故事的作品,更多是为了留存下有温度的记忆;免费向公众展出这些作品,则是为了更好地展现藏品价值,变“独乐乐”为“众乐乐”。因为这些藏品既是个体的,也是时代的。

一件件大大小小的书画、拓片等展品安安静静地悬挂着。地上、桌上也堆满了藏品,看似杂乱,但在李祥元心里都有确定的位置。“看,这是启功先生为鲁南书画收藏馆题写的馆名,当年机缘巧合之下见到了先生,谈得很愉快,见面半年后,启功先生如约寄来了这幅赠匾。那面墙上,是西夏碑文拓片,我非常喜欢。”数起这些“家珍”,李祥元的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动作也像年轻人一样麻利起来。

1990年6月,李祥元克服重重困难,自筹资金,利用自家地方,创建了该馆。后来盘锦市政府部门为其提供了300余平方米的专门展厅。33年走过来,如下一组数字足以说明他为公益收藏事业所付出的辛苦:收藏书画6000多幅、各类图书4万多册,向社会免费开放,每年开馆350天以上,全天候为公众提供参观、资料查询、鉴定等服务,异地举办义展53次,共展出无重复书画4000余件,国内外观众达60多万人次。

在其收集的艺术品中,不乏傅山、齐白石、林散之、启功、章太炎等名家之作,金石拓片等珍贵之物。在盘锦市政府和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的支持下,该馆进京展出书画320件;先后推出了“陕西户县农民画展”“刻石砖瓦艺术拓片展”等主题展,为传承中华文脉、丰厚盘锦的文化积淀、推动书画事业发展等做出了不懈努力。自1995年起,他陆续向我省的一些博物馆、纪念馆无偿捐献书画,其中包括齐白石的画作。

于瀚墨丹青中,见庄严,也可见意趣;见宏大,也可见精微。市民在此与艺术相遇,艺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城市肌理。辽河书画博物馆楼下就是盘锦市图书馆的儿童阅览室,这也使该馆自然而然地多了不少小观众。带孩子看书之余欣赏书画艺术,成了一些家长周末活动的必选项。“偶然一次带孩子走进这里,感觉别有洞天。李爷爷对我们特别友好,耐心讲解。孩子大开眼界,在家门口不花钱就能一睹书画大家的作品,还上了艺术启蒙课,从此也爱上了书法。”家长齐某表示。这里也成了盘锦文化人聚集的一方雅地。盘锦市文化馆馆长刘仁经常和爱好书画的朋友来此参观,举办文化沙龙活动。“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人的使命,辽河书画博物馆已经不仅仅是属于李祥元个人的了,而是盘锦文化产业的宝贵财富,是盘锦的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不仅滋养了人们的美好生活,激发起人们对艺术鉴赏和收藏的兴趣,也提升了城市文化的凝聚力。”刘仁说。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