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1

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 沈阳化工大学率先发起“三下乡”活动 2022年05月11日 

一群充满理想、充满激情的青年学子,在鲜红的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旗帜下,背起行囊,暂别静谧的校园,为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送去智慧的星火和知识的种子……

沈阳化工大学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从1982年率先发起至今已持续近40年了。回想起20年前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的场景,沈阳化工大学团委书记战申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青春在实践中磨炼

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是他们的年轻人。

20世纪80年代初,无数青年在面对改革开放的大江大河中,选择了远方,选择了风雨兼程、砥砺奋进。那时,何明洲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大学刚毕业就留在沈阳化工学院(今沈阳化工大学)团委工作,后来担任校团委书记一职,也是第一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发起者。

说起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由来,何明洲有说不完的话。他说,1982年共青团沈阳市委组织各高校团委开展的“大学生形象调查”活动,是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起源。社会调查便是社会实践的初始形式。这些年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内容与形式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公益劳动、知识服务、技术协作、志愿者行动以及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

这项活动得到了更多学校的响应,影响从沈阳扩展到全省、全国。各所学校把青年大学生的这种力量发挥到了极致。

何明洲回忆说,那时中国医科大学团委组织学生带着常规医用小器具,上街或者去军烈属家、敬老院等地进行简单的身体检查或者提供医疗保健知识的咨询,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团委组织学生带着万用电表、电烙铁等电工用具,上街为市民修电视机、洗衣机、收音机等。

象牙塔里的学子,走进社会,服务百姓大众,这在当时也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受教育、长才干、 作贡献”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方针。大学生用自身所学的知识为企业或农村排忧解难,出谋划策,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怎样将大学生所学专业与未来职业发展结合?何明洲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他认为两者结合在一起非常有意义,要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将所学服务于民。

沈阳化工大学所在的铁西区,是工业企业集中的地区。一些区办和街道的小企业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在经营中遇到一些技术难题就是随便修理一下,要是外请技术人员,得花不少时间和金钱成本。

何明洲想着,何不将这些企业遇到的技术难题收集起来,张贴在学校的信息栏里,谁有把握就当场揭榜。

“镀件厂的起重机支架问题,我们学机械制造的应该能解决,这个题榜我们揭了!”最先揭榜的是化工机械专业的张德芳。

“这个兴工灯具厂机床漏油的问题,我们要了。”第二个揭榜的是化工机械专业的冯玉石和罗兴庆等同学。

第一次揭榜解难活动初战告捷,12个题目有10个被揭榜而去。之后校团委又多次组织张榜招标都取得了实际成果。何明洲说,“揭榜排难”使课堂里学生的学与车间里生产的用结合了起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在生产建设中,确实需要真才实学,确实可以大有作为。

1997年5月26日,中宣部、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提出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把“三下乡”活动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使“三下乡”活动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打品牌。

青春在实践中成长

沈阳化工大学团委始终把暑期“三下乡”活动作为大学生积极社会实践活动的重头戏和主打品牌。

这之后经过40年来的不断发展与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与形式包括社会调查、公益劳动、知识服务、科技协作、志愿者行动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等。

1999年战申考入沈阳化工大学,从大一开始积极参加校团委组织的各类实践活动,战申在学校一直是积极分子,每年“三下乡”活动都会参加。当年“三下乡”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如今已成了活动的组织者,体现的是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传承和开拓。

暑假是一年中天气最炎热的时候,但对参加社会实践的青年学子来说,最难耐的酷暑也阻挡不住他们的脚步。战申说,每次快放暑假的时候心中都充满期待,团委老师带队,四五十人的队伍,坐着大客车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这是多么弥足珍贵的经历啊!

1999年至2003年间战申一直参加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作为艺术团团长,战申要精心策划整场文艺演出。刚开始的时候准备的节目不够接地气,老百姓看完了也不鼓掌。回来后和老师、同学们反思、琢磨什么样的表演既有文化韵味,还能让大家都看得懂。

沈阳化工大学工会主席赵实是战申学生时代的校团委书记,2001年至2012年担任学校团委书记一职,11年的团委工作经历也是她职业生涯的一笔宝贵财富。

赵实说,大学生走出校园,汲取书本之外的知识,对他们的全面成长非常重要。有一年她带着学生去朝阳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的一所小学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大学生们看到当地农村小学简陋的教室,被深深地震撼到了。“黑板槽里没有一支整根的粉笔,都是粉笔头,小学生的本子上也是正面写完写背面,我看到有几个同行的大学生眼眶都红了,这是他们走出校园,心灵深处接受到的难忘一课。”赵实说。

新时代,校团委组织的暑期“三下乡”活动主题紧跟时代主题,“党史学习”“乡村振兴”“返家乡”社会实践等成为新的主题词。

2021年,在沈阳化工大学校党委的支持和校团委的组织下,战申和各学院团委的老师们带着沈阳化工大学的社会实践团出发了。在浙江嘉兴南湖之畔,同学们感悟红船精神,体会信仰的力量;在湖南长沙、湖北武汉、河北石家庄等地,同学们行程近5000公里,重走雷锋路,赓续红色血脉……

新冠疫情袭来,对“三下乡”提出了新的挑战。学校将部分实践活动转为线上进行,通过云问卷、云采访、云调研等形成了大量的翔实实数据。

近40年来,沈阳化工大学的“三下乡”活动共计有500余支团队,7000余名教师参与。

浪花一朵,投身大海不会消逝;玉石一颗,打磨愈久光华愈灿——在欢声笑语中,在汗水泪水中,在持续不懈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青年学子们正在成长为充满社会责任感,具有奉献精神、奋斗精神的建设者。

记者手记

祖国需要第一选择

时间来到20世纪80年代,这个时代的中国青年满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为幸福生活奋斗,他们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改革开放的春风徐徐吹来,大量的青年学子怀揣强国的梦想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暂别校园,走入社会,离开喧闹的都市,走进田间地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送去智慧的星火和知识的种子……

青年学子以祖国的需求为第一需求,以祖国的选择为第一选择。他们到西部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将自身成长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唱响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主旋律和时代强音。

同样是上世纪80年代,一大批的人文、科技、农业工作者,用他们砥砺前行、不眠不休实现了各自领域里一个个突破与飞跃。他们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声音,也让中国人更加了解世界。“女排精神”就是在这个时代磨砺而出,他们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新青年排除万难开拓未来的前进脚步。

每一个时代、每一度空间、每一步前行,都离不开开拓者的身影。80年代的青春是不畏艰难的攀登,是无所畏惧的笃定,是风雨兼程的坚守,是义无反顾的前行!

青春之歌: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是一首由谷建芬谱曲,张玫同作词的歌曲。展现了上世纪80年代新青年对未来的向往与憧憬。

歌词如下:

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花儿香鸟儿鸣,春光惹人醉,欢歌笑语绕着彩云飞。啊,亲爱的朋友们,美妙的春光属于谁?属于我,属于你,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啊,亲爱的朋友们,创造这奇迹要靠谁,要靠我,要靠你,

要靠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