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9

青年突出队 活跃在 各条战线 2022年05月11日 

1956年,中共八大在总结青年工作时曾有一段话:青年积极参与增产节约活动。去冬今春(1956年),全国有7000万农村青年参加了积肥运动,积肥8000多亿斤。在同一时期,全国还有十几万名男女青年到边疆去参加建设工作。在工厂矿山企业和交通运输部门有了9500个青年先进班组,在基本建设里有了7500个青年突击队,他们常常超过一般任务定额,有的甚至达到五六倍。

这段话,描述的正是当年全国青年突击队热火朝天的奋斗场景。而在辽宁,“共和国工业长子”的荣光也曾是无数青年人用汗水铸就!

1953年,当时还是鞍钢机械总厂刨工的王崇伦,完成了4年又17天的工作量,被评为鞍山市工业特等劳动模范,他研制成功了“万能工具胎”,提高工效6倍,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的事迹一经宣传,全国青年工人中迅速开展了“学习王祟伦、追上王崇伦”的活动。“争取做一个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成为当时的青年流行语。那一年,他刚满26岁。

1950年3月入沈阳铸造厂工作的青年张成哲,曾多次被评为省、市劳动模范、特等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标兵 。是第十二届、十三届人大代表,被誉为“活着的孟泰”“革新大师”“时代的主人”“工人阶级优秀代表” 。

新中国成立以来,辽宁各条战线涌现出省级以上劳模超过2.5万名。每一个劳模的故事都是一曲动人的劳动之歌,每一个劳模的精神都影响着成千上万的人。曾经风华正茂的辽宁青年,就这样在奋斗中,奉献着自己的热血青春。

青年突击队在“急、难、险、重、新”的工作中发挥了独特作用,激励着一代青年踊跃投身社会主义建设,这种影响力也一直延续至今。

任晓川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辽沈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一名年轻的工人,这里也是尉凤英当年工作过的地方。任晓川告诉记者,他的外婆也曾是青年突击队的一员,“外婆时常回忆起那个时候,说那才是真忙嘞!睁开眼睛就是干活,实在熬不住了,把铺盖卷打开,找个地方一躺,眯上一会。机器声吵得不行,没睡多一会儿就被吵醒了,那就起来继续干,一直到大干结束回家了,才想起来洗洗脸!”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如今,这种脚踏实地,奋斗耕耘的精神被传承下来并时刻感染着厂里每一位年轻的兵工人!

从新中国十大建筑、亚运工程,到奥运工程、抗震救灾,再到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都刻下了青年突击队的光荣印迹。一代又一代青年突击队在共青团中央的号召领导下,创造了一项又一项奇迹,凝聚成推动企业、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老劳模身上艰苦奋斗、一心奉献、勇于革新的精神鼓舞了几代人,他们的名字至今仍让人心生敬意,而一代代的劳模也传递着辽宁不朽的劳模精神。”任晓川告诉记者,“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些热血青年无畏的拼搏和奋斗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就能时刻保持昂扬的斗志;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就能战胜各种困难;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才能不断创造奇迹!”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