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他们在实践中深切感悟,真正把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行为。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下推进志愿服务活动的困难逐渐增大,但志愿活动却不能受阻,在辽宁,万余名大学生志愿者投身到“大手拉小手”志愿服务中,与留守儿童等群体在“云端牵手”。
“要走进孩子们的世界”
“从年龄上讲,我是他们的‘姐姐’,在陪伴他们的时候,他们也同样温暖着我。”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大二学生杨轶馨说,“自己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乐于奉献、助人为乐,和他们在一起的这几个月,让我受益匪浅,这也是我人生中获得的宝贵财富。”
还在读大二的00后女生杨轶馨,在寒假期间看到学校团委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招募“红领巾心向党 与你‘童’行 云端相伴”成长陪伴计划志愿者的信息,马上就递交了申报表。“看到招募消息的第一反应就是我终于可以圆梦了。”杨轶馨说,小时候在电视节目上看到大学生志愿者前往农村支教的新闻时,就暗下决心,长大之后也要像他们一样,去乡村支教,把青春奉献给山里的孩子们。从此,小小的志愿服务种子就在她心中开始生根发芽。
“云端相伴”成长计划是团省委针对省内留守、困境儿童及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等群体的子女开展的一场“抚慰心灵”之旅。活动通过指导高校团委,动员招募大学生志愿者,系统培训后,在寒暑假期间开展线上陪伴类专业志愿服务,构建“云端”大手拉小手团队协作、特色陪伴模式等,为有需要的孩子提供心理疏导、兴趣启蒙、安全教育等服务,缓解寒暑假期间家长压力,助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第一节课前,杨轶馨通过微信与孩子进行沟通,提前了解他们的知识弱项,并根据问题制定了课程方案。期待满满的杨轶馨在上完第一节课之后,并没有收获预想的效果,反而让孩子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吃力。发现问题的她,马上着手复盘,查找出错点。“在备课的时候,我只是按照我的学习经验来制订辅导方案,却忘了他们是还在上小学的孩子,自主学习意识弱,我讲的东西根本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这样,杨轶馨的第一次“陪伴”以失败告终。
找到问题后,杨轶馨上网搜索资料,研究小学生关注什么、喜欢什么,摸索出了“兴趣+互动”的陪伴模式。“因为讲授知识的过程比较枯燥,所以‘投其所好’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杨轶馨说,想要消除隔阂,首先要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大多缺少家人的陪伴与引导,长期缺乏沟通交流,难以对人敞开心扉。因此以家人关心的口吻和孩子交流,会放下他们的心理包袱,消除距离感,再根据他们的喜好来安排课程内容,融入得会更快些。
“活动结束了,陪伴不会结束”
“姐姐,杨根思战士是我们的英雄,长大了我也要当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下次你能给我讲邱少云战士的故事吗?”“前几天班级里小考,我排名进步了8名呢。”……4月8日,刚刚结束线上网课的吴寒冰,打开微信,就看到了这些“碎碎念”,话语虽然稚嫩,但又满是真诚,让她的心里涌起阵阵暖流。
吴寒冰是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大三学生,算上这次寒假,她已经是第二次参与“云端相伴”成长计划了。“3月份刚刚结束这次陪伴活动,但是活动结束了,并不代表陪伴就结束了,我们依然用微信保持着联络。”这次陪伴计划,吴寒冰被分配到党史宣讲组别,通过讲党史中的人物故事,让孩子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也让他们从小牢固树立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和远大理想。
“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很紧张也很期待,提前在电脑上调试了好几次设备,教具是自己手工制作的卡片和剪贴画。”吴寒冰说,为了能够让孩子尽快地和自己拉近距离,特意锻炼自己的语气和声音,提前对着镜子试讲了好几遍。
3个月的陪伴,让孩子对她无比依赖,也让吴寒冰收获满满。“与其说是我陪伴他们,不如说是他们给我惊喜。”吴寒冰说,这次志愿服务活动,在锻炼自己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耐心,给孩子们上课,自己的收获一样很大。
“被需要是一种幸福”
温情暖心的陪伴、亲切关怀的话语、精心安排的课程,打开了志愿者与儿童的交往之窗,触达童心,让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等群体的寒假温暖如春,线上成长陪伴计划也成为了深受儿童欢迎的关爱行动。
截至目前,线上成长陪伴计划已开展三期,活动已联合省内22所高校1万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来,为8000余名儿童提供线上陪伴服务,累计服务时长近5万小时,营造了良好的健康成长氛围,引导留守儿童与困境儿童等群体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现在利用空余时间,我也会整理资料,研究互动性的游戏,为下一次参与‘云端相伴’成长计划做准备。”杨轶馨说,志愿服务能够让我发挥自己的价值,通过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也是自己不断学习的一个过程。
今年2月,团省委联合省委宣传部等15家单位出台了《关于构建新时代辽宁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共青团牵头、团教协作、社会协同的少先队工作体制机制。如今,“云端相伴”成长计划逐渐探索并建立与高校等社会各界合作、协作、互动的工作模式,以“大手拉小手”的方式,搭建了一个满足少年儿童多种需求的线上服务平台,通过广泛整合社会资源,打造校内外互为补充、有机联动,少年儿童普遍受益的辽宁少先队工作新局面。
“马上就到实习阶段了,很舍不得这些孩子们,所以已经向校团委打了报告,利用实习的空余时间参加暑假的成长陪伴计划。”吴寒冰说,志愿服务也是一种实习体验,被需要是一种幸福,在服务过程中,自己能力有所提高和完善,精神和心灵都获得了极大满足。
志愿服务是广阔的沃土,还有很多像“云端相伴”成长计划一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在我们身边开展,也有更多的人加入这支充满生机与期望的“服务大军”,共同探索和挖掘,为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记者手记:
微光成炬爱映苍穹
“用真情迎接美好明天,用热血来书写春秋……”这正是新时代青年志愿者的写照。他们不计报酬、无畏艰苦,在扶贫济困、社区发展、环境保护、抢险救援、文化宣传、助老助残等领域挥洒着汗水、奉献着青春。
微光可成炬,大爱映苍穹。他们或是默默无闻,或是已成为志愿服务典型人物,始终都在坚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各行各业发挥着自己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是我们党领导的共青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工作领域、服务社会需求的一大创举。从西部支教到社区服务,从奔赴灾区抢险救援到大型赛事的热情服务,青年志愿者们从未缺席,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始终令我们敬佩。
青春似火,青春闪光,青春无悔,青春不朽,青年志愿者的平凡之躯,可为他人照亮前行路;点滴之力,汇聚起磅礴力量。
青春的列车,永远向着前方驶去,无人可以阻挡。但我们却能在青春路上播撒希望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成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为需要的人遮风挡雨。
青春之歌:
《中国青年志愿者之歌》是一首专门为志愿者创作,歌颂“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的歌曲。歌曲由刘京山作词,臧云飞作曲,由中国人民大学团委书记费佳领唱。歌曲于2012年10月3日在中国人民大学75周年校庆晚会上首唱。
歌词如下:
伸出你的手,初次相识却已是朋友。放飞和平鸽,蓝天大地响彻我的问候。我们是青年志愿者,用奉献共创温馨家园;我们是青年志愿者,用爱心把旗帜铸就。青春似火,青春闪光,青春无悔,青春不朽,青年志愿者。挽起你的手,风雨同舟并肩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