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他们的思想无不打着鲜明的时代印记,是社会现实的最真实反映。
从上世纪20年代至今,百余年间,中国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经历了无数次的转型与嬗变。
从革命时期的《新青年》《中国青年》,到和平年代的《中国青年报》《辽宁青年》,再到今天的网络、微博、微信、客户端……无数的舆论阵地真实地记录着各个历史时期青年思想的主干,记者遨游其中,史海钩沉,探寻百年来青年最关心的话题。
《新青年》:探索救国之路
时间:1918年
阵地:《新青年》杂志
话题:李大钊《庶民的胜利》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中国革命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等文章,他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是“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的胜利”“二十世纪新潮流的胜利”,而这个新潮流就是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的文章激发了青年对时局的关心,很多早期革命者开始以俄国十月革命为例,思考中国的革命问题,并积极探索出路。
《中国青年》:以血肉之躯筑起抗战长城
时间:1939年
阵地:《中国青年》杂志
话题:朱德《青年要学会打仗》
关键词:抗战、动员青年
1939年4月,朱德总司令的讲话文章《青年要学会打仗》在《中国青年》杂志上刊载,指出“在今天,革命的青年,如果不学会打仗,决不会把中国弄好,革命决不能成功”。这正是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相持阶段,为争取抗战胜利、革命成功而动员青年参加抗战的时代之声。这一时期,广大青年响应号召,抛头颅、洒热血,以血肉之躯筑起抗战长城。
《中国青年》:在革命建设事业中发出更大光和热
时间:1953年
阵地:《中国青年》杂志
话题:怎样才能在建设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青年人、建设、岗位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业待兴。1953年,《中国青年》12期发表《怎样才能在建设事业中发出更大的光和热?》。当时,青年人投入“大规模经济建设”热情高涨,但不少青年认为“在新型的工业厂矿工作”比“在农村、机关、学校或较小厂矿中工作”能发挥出更大的光和热。经过讨论,大家总结认为,每个人的岗位都是机器上的一枚螺丝钉,没有螺丝钉,机器就不能转动,所以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青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时间:1963年
阵地:《中国青年》杂志
话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幸福
关键词:雷锋、幸福观
1963年,全国掀起学雷锋的热潮。《中国青年》有位学生读者来信说,虽然很多同学认可雷锋“自己辛苦点,多帮人民做点好事,这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的观点,也有部分同学认为“幸福=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这些观点引发了青年的热烈讨论,大家纷纷呼吁向雷锋同志学习,在青年群体中树立起正确的幸福观。
《中国青年报》: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
时间:1983年
阵地:《中国青年报》
话题:当代保尔张海迪的励志人生
关键词:张海迪、人生观、奋斗
“张海迪姐姐是我学习的榜样。”这句话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学生作文里的高频语句。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张海迪的自述文章《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收到了无数读者的来信。张海迪说: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她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的事迹,激励着千千万万的青年去奋斗。张海迪以自己的生活历程回答了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也成为亿万青年成长学习的榜样。
《青年报》:重新寻找自己的精神归宿
时间:1991年
阵地:《青年报》
话题:《我该怎么生活下去?》
关键词:现实生活
1991年,上海《青年报》一篇“梅晓”来信引起了一场类似于“潘晓来信”的思想大讨论,不同的是,这次讨论的焦点并非要给自己找寻精神上的理想归宿,而是开始从技术层面为自己寻找在现实中安身立命的位置。这一时期,青年开始正视现实生活的一切,重新审视和寻找自己的精神支柱,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心态。
人民日报客户端:抗疫中的青春力量
时间:2020年
阵地:人民日报客户端
话题:“所谓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
关键词:战“疫”、担当
每场战“疫”中,青年力量总是凸显担当。2020年1月28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出一组海报,主题是“所谓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和死神抢人”。海报一经发出引发了社会对抗疫青年的热情赞美,这些曾被质疑是“温室里的花朵”的90后、00后不畏艰险、冲锋陷阵,改变了社会的偏见,彰显了勇于担当的青春力量。
《解放军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时间:2021年
阵地:《解放军报》
话题:新时代青年厚植爱国情怀
关键词:爱国、青年
2021年2月19日,《解放军报》发表长篇通讯《英雄屹立喀喇昆仑》,“卫国戍边英雄”陈祥榕及其战友的事迹通过各类媒体转发,很快在全国家喻户晓。“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是00后战士陈祥榕写下的战斗誓言,不仅是戍边英雄的写照,更成为亿万青年对祖国的深情告白,激励他们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
记者手记:
时代梦想导航明灯
迷茫的青春需要找到前进的方向。
谁的青春不迷茫?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每个人都有成长的烦恼、工作的焦虑、现实的压力,稚嫩的青年往往尚未厘清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就已经快步出发,跌跌撞撞。他们脚下的路通向未来,却弯弯曲曲画着一个大问号。
此时,青年最需要一盏导航的明灯,这盏明灯就是时代梦想!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100多年前,五四风雷激荡中国大地,中国青年振臂高呼,他们的梦想是成为反帝反封建的先锋队;70多年前,新中国百废待兴,中国青年投身火热的建设,他们的梦想是建设现代化强国;40多年前,改革开放浪潮奔腾,中国青年奋发有为,他们的梦想是为推动改革开放建功立业;新时代,“中国梦”的时代号角已经吹响,只待青年注入青春能量。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广大青年都是追梦人,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青春之歌:
《清晨我们踏上小道》创作于1981年,由韩先杰作词,谷建芬作曲,朱逢博演唱。旋律清新自然,跳跃活泼。歌唱家朱逢博的歌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晨景。
歌词如下:
清晨我们踏上小道,小道弯曲画着大问号。你们去架线还是去探宝,你们去伐树还是去割稻?鸟儿还没叫,你们就出发了。
清晨我们踏上小道,小道弯曲画着大问号。你们去巡逻还是去上哨,你们去狩猎还是去采药?太阳还没出,你们就出发了。
小道,你早!小道,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