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9

青创大赛 开启 创新之路 2022年05月11日 

2021年“创青春”辽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如期举行,大赛共吸引600多个项目参加,110个项目挺进决赛。最终“火眼金睛—铸模内液态金属形态检测仪”等12个项目分别获得12个组别的金奖,“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轴承智能制造”等23个项目分别获得12个组别银奖,“赛博能源”等35个项目分别获得12个组别的铜奖。本次大赛期间,共31个项目与投资人达成了投资意向,其中半导体芯片生产制程中化学液供给系统 SDS、地域IP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基地等8个项目现场签约,成功实现了成果转化。

创新一直被看作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广大新时代青年人要全力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表示“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战略人才、科技领军人物、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进入新时代,富国强军的历史接力棒已经交到新一代青年人手中。

辽宁青年的创新之树,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开花结果。

2011年8月,共青团辽宁省委在全国率先建立了2000万元青年科技创新基金,广泛开展了“辽宁青年科技创新创业行动”。仅仅经过了两届“中国(辽宁)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的努力,就收到有效项目3858项,全省2.5万名青年参与其中,大赛组委会在省内举行科技成果转化推介会50余场次,11个科技项目成功落地,总投资达9.48亿元。

也是在2011年,刚刚放弃高薪从日本回国的大连理工大学教师王正汹带领团队一举拿下了科技部设立的磁约束核聚变计划的课题资助,并先后将两篇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核聚变领域最具权威的期刊上。2014年,王正汹获得国家磁约束核聚变重大专项(ITER计划)“磁约束聚变物理基础问题研究”项目资助,成为ITER计划中最年轻的首席科学家,同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次年获评辽宁省青年科技奖“十大英才”。2017年,王正汹获得第21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而早在2006年,27岁的王正汹就以突出的科研成果获得了“国际爱因斯坦奖”和“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源泉,也是一个科技现代化强国青年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当代青年具有创新精神,我国才能在未来的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快速稳步发展。”王正汹说,谈到如何培养青年人的创新精神,王正汹告诉记者,青年人想在茫茫学海获取一些创新成果,首先就必须有强烈的好奇心。“创新指的是对现有事物进行改造或者创造新的东西,这个过程需要对现有的一些东西进行质疑,实践出真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青年人可以动手尝试进行发明创造,进行一些科学实验。”在王正汹眼中,青创大赛就是将理论和实践完美融合的“创新桥梁”:“青创大赛不仅能够让很多创新项目走向实践,更能增强青少年的思辨能力,鼓励青少年发明创造,以更多的中国创造来提升自信心和自豪感。对有创新、创业梦想的青年来说,它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