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雁”领航,“群雁”齐飞。
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的战役中,驻村“第一书记”就是“领头雁”。他们就像贫困村的体温计一样,监测着每村每户的动态,掌握第一手信息;他们就像乡村振兴的发动机一样,爬山路、迎雨雪、斗风沙,打通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
选好“领头雁”,就能脱贫一个村、富裕一方百姓。
2018年,是我国脱贫攻坚三年行动的开局之年。为了打胜这场“历史性战役”,驻村“第一书记”是尖兵,他们离开城市,奔赴乡村,不辞千辛万苦,无畏万水千山。
在辽宁,这样的“尖兵”共有2.02万名。他们中不乏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来自于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分三批奔赴“战场”,覆盖了全省839个乡镇1.17万个行政村,为脱贫攻坚献出青春力量。
他们是乡村建设的“奠基人”,驻村第一要务往往都是完善基础设施,修路、修桥、建水利工程……用辛劳和汗水,修补贫困村的一个个短板;他们是乡村发展的“谋划人”,因地制宜“开药方”,发挥优势“拔穷根”,创新思维“走新路”,在实践中擘画田园新图景;他们是农村群众的“贴心人”,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驻村,就要“驻”到群众心坎里,把村民的事时刻放在心上,真心为群众服务。
吃在村里,住在村里,忙在村里,村里就是“第一书记”的家。然而,他们有自己的小家,有年迈的父母,有需要照顾的子女。为了写好高质量脱贫攻坚的时代答卷,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宛如“地基”中的“钢筋”,沉得下、立得稳,殚精竭虑,起早贪黑,无私忘我。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美化乡村、带富乡亲、发展产业、卖力直播……他们挥洒汗水,播种希望,终于结出硕果。截至2020年底,辽宁省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省84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1982个,共有11.7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得到翻新改造,14.5万名贫困学生得到帮扶,39.2万名建档立卡人口享受过低保扶持,实现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对建档立卡人口全覆盖。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我国迈向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基层仍是主战场,人才队伍还是关键。
2021年8月起,辽宁省的“第一书记”们再次出征,为乡村振兴而战!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新一轮的干部选派中,辽宁省向1790个脱贫村、4756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创建美丽宜居村选派“第一书记”,共计1万余人,其中青年“第一书记”超过一半,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力。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在“第一书记”的选派中,想干事、能干事的优秀年轻干部被优先考虑,他们将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中,砥砺品质、提升素质,在乡村振兴的历史舞台上,不负韶华、不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