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在希望的田野上走出有特色的扶贫路 ——辽阳市税务局扶贫工作侧记 2020年11月05日 

“以前我们村的路坑洼不平,特别是到了下雨天更是难走,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自从税务驻村工作队来了之后,不仅帮我们修了路,还为我们安上了路灯,出门办事、下地干活都方便了。” 灯塔县东大窑村党支部书记张亚香不无感慨地说。

和许多贫困村一样,东大窑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发展底子薄,拥有一条像样的村路,一直是全村老少的心愿,更是发展村里产业的前提。为此,辽阳市税务局驻村工作队从2017年开始,先后筹集专项资金15万元,协调水泥350吨,为村里修路近7000米,实现了“户户通”,并安装太阳能路灯60多盏,覆盖了村内的所有主干道。

平坦的道路,让百姓脱贫的步伐走得更加坚定,明亮的路灯,让村民脱贫的道路更加明亮。据了解,辽阳市税务局共组建了两支驻村扶贫工作队,分别负责辽阳县八会镇宽厂峪村、灯塔市西大窑镇东大窑村驻村扶贫工作。几年来,两个工作队都选择了“先夯实基础设施、再引入产业,扶贫与扶智并举” 的发展路径,5年来,辽阳市税务局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00余万元,建成重点脱贫项目7个,帮助116户贫困家庭脱贫,两个村子实现整体脱贫。

东大窑村73岁的吴大娘告诉笔者:“前两年村里的自来水特别浑,做饭不行,洗白衣服也洗不了。现在好了,水干净了,供水时间也更长了。”据了解,为解决两个村子近千户村民的饮水难问题,税务部门多方协调,累计投入30多万元,打水井、建泵房、改造自来水管线,村民终于喝上了“放心水”。现在,两个村子的生活设施都得到极大改善,环境卫生大为改观,7户危房得到重建和改造,好多村民家中还安装了宽带。

在辽阳县八会镇通明山脚下走访时,笔者遇见了宽厂峪村村民杨涛在承包的香菇种植大棚中为菌棒注水。清水注入菌棒中,也注入了杨涛致富的希望。

“我从2018年承租了村里的5栋香菇种植大棚,每年一栋棚子交村里2000元租金,剩下的就看我自己的能耐了。”“今年棚子里共种3.6万个菌棒,每个菌棒平均产1公斤左右香菇,每公斤香菇能卖6元,香菇销路不愁,每天有人上门来收,给现钱。”杨涛手上拿着水管一边给香菇菌棒注水,一边向笔者介绍,笑容一直挂在脸上。

辽阳县八会镇宽厂峪村是辽阳东部偏远山村,曾经集体经济薄弱,村民年收入微薄,村里共有59户贫困户。2017年,辽阳市税务局驻宽厂峪村扶贫工作队定下了“造血式”扶贫基调,即上马家畜养殖和香菇种植大棚项目。邀请市农业专家讲授种植、养殖技术,投入资金23万多元,为村内建造香菇种植大棚25栋,打灌溉用井1眼并立杆购电,累计创收近90万元;与此同时投入资金27万多元,对有简单劳动能力的家庭推广家畜养殖,并提供仔猪、饲料,从饲养指导到成猪销售均提供“一条龙”支持,已推广97户次,提供仔猪194头、饲料2.2万公斤。

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为了增强村集体经济的“造血”能力,2018年,辽阳市税务局投入资金25万元,在村内流转土地30亩,建造香菇种植大棚19栋,村“两委”将大棚以每年每个2000元的租金进行出租,租金全部纳入村集体收入。同时,经过辽阳市税务局的积极协调沟通,市、县两级财政部门针对该项目给予了200万元的资金支持,与八会镇通明高科果木繁育专业合作社签订协议,资产分红,目前村集体经济累计达27万余元。

一个地方要想长久地改变落后面貌,教育是重要一环。如果说产业扶贫激活了致富动力,那么教育扶贫就能确保发展动力强劲持久。工作队先后争取专项资金23万元,精心打造了村图书室,购置了书架、图书、电脑、广播器材等物资,引导广大村民用知识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全市税务系统多次开展主题帮扶活动,向村小学捐赠电脑、书籍和学习用品,极大改善了村里的教学条件;帮助学校解决学生的“午餐难”问题,为贫困学生统一定制校服,按期资助特困学生。驻村书记表示:“让更多孩子在人生起步阶段受到更好的教育,村里的每个家庭都能从中受益,村子的未来也才更有希望。”

5年来,两个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正是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的缩影。辽阳市税务局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支撑,真扶贫、扶真贫,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省、市领导多次到扶贫村就发展集体经济项目进行现场调研,并对该局精准扶贫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无论对两个村的乡亲们,还是对驻村工作队来说,这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希望的田野上继续苦干实干、接续奋斗,幸福的未来就在前方,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许 森 伍思璐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