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生态有价,坐拥青山的王坊村换个思路“靠山吃山”—— 人参请下山 叩开致富门 2020年10月11日 

本报记者 葛传东

山莽莽,岭逶迤。金秋时节,大山深处的本溪满族自治县草河城镇王坊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

记者走进村里的参康源汇民人参产业园,一眼望不到边的遮阴网下,一指多高的人参苗郁郁葱葱,这是王坊村种下平地人参的第二年。

望着去年自己亲手种下的人参,王坊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于占洋,从未像今天这样对这片田野充满希望。

“以前种玉米,每亩地一年只能收入四五百块钱,这还得是年景好的时候。”提起从前的日子,于占洋连连摇头。

与于占洋同村的王勇,是村里公认的能人。2018年年底,在包扶单位本溪市委组织部和村“两委”的沟通下,他成立了生态农业公司,参与村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乡村振兴。

公司在村里先期流转了400多亩土地,种植人参等中药材。在王勇的帮助下,于占洋将家里的6亩多地全部流转给公司。“我家每年土地流转收入4000多块,我还在人参产业园打工,去年收入2万多块。”于占洋笑呵呵地说。

“种植平地人参,我们前期做了大量的考察和考证,人参对海拔高度、土壤成分以及气候条件都有着苛刻的要求。”人参产业园经理马玉胜告诉记者。(下转第三版)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