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文化惠民为幸福生活“加码” 2020年09月21日 

本报记者 金晓玲

初秋傍晚,微风拂面。

沈城各艺术场馆等地,人民群众身边,以“礼赞新时代‘艺’起铸风采”为主题的2020沈阳艺术节精彩上演,如约为沈城市民奉上一场时尚与高雅完美交融的艺术“盛宴”。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小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沈阳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开展文化惠民工程,立足实际、对接需求,精准谋划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路径,推动全社会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不断增强、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覆盖

近年来,沈阳市持续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相继建成了大到以盛京大剧院、沈阳艺术大厦为代表的地标性大文化设施,小到乡镇文化站、公共电子阅览室、农家书屋、社区书屋等一批基础性保障项目,全市公共文化设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

沈阳社区文化建设“五个一工程”成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各类惠民文化品牌活动深入人心,中国沈阳国际合唱节、沈阳全民读书季、大学生文化节、社区文化艺术节,以及百万市民看电影、百万市民走进博物馆、艺术名家进社区等系列活动,已经成为广大市民喜爱的精神文化“大餐”。

文化新业态不断涌现

以文化领风尚,以精品献人民。沈阳市通过实施艺术精品工程,新创排的评剧《我那呼兰河》、京剧《将军道》包揽了“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等全部国家级重大奖项,评剧《过大年》成功入选2020年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计划。大型音舞诗画演艺作品《沈阳印记》,艺术展现了沈阳历史发展脉络与灿烂文明,填补了沈阳文旅演艺市场和夜经济的空白。

夜经济成为市民游客精神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内容,成为带动消费的“主力选手”。目前,沈城已开业的夜经济街区超过30条,店铺数量超过1.1万个,带动就业5.9万人,日均客流量达107万人次。

同时,以棋盘山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区、沈阳动漫产业基地等为代表的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带动了沈阳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新兴特色文化产业异军突起,铁西1905文化创意园、西西弗创意书店等一批新业态新模式的产业项目不断涌现,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新选择和外地游客了解沈阳的新窗口。

“文化+”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大政殿长钱包、紫气东来合金书签、吉祥如意钥匙扣、大青楼滑动尺、马上封侯书签……2020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来自沈阳的42个品类、126件文创商品迅速成为关注焦点,让众多国内外友人近距离了解到沈阳独具的文化匠心和特色鲜明的文创资源。

文化是生产力,是信心之源,不仅可以创造精神财富,还可以创造物质财富。沈阳市紧紧围绕建设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的使命任务,深入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文化+”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添力赋能。

沈阳市创造性转化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研发设计了史前文化之旅、清文化之旅、工业文化之旅、生态文明之旅等8条重点文化旅游线路;大力发展冰雪旅游,荣获2020年中国冰雪旅游十强市等称号,跻身新晋文旅热门城市、新晋夜间旅游热门城市行列。去年,沈阳市旅游总收入、接待游客总人数同比分别增长15.3%和15.2%,创下历史新高。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