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桓仁满族自治县老秃顶子山 杨靖宇最早建立的抗日游击根据地 2020年08月12日 

本报记者  商  越  文并摄

核心提示

位于桓仁满族自治县的老秃顶子山是辽宁最高峰,也是东北抗日联军建立最早、机构最全、影响最大的根据地。1934年,杨靖宇率领抗联第一军在这里建立密营,收编山林队,依托群众打游击长达5年。仅在1934年7月至1938年1月间就同日伪军作战1200余次,沉重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编者按

7月,中宣部、国家文物局等4部门公布了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辽宁9个县区入选东北抗日联军片区,它们分别是:鞍山市的岫岩满族自治县,抚顺市的清原满族自治县,本溪市的平山区、南芬区、本溪满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丹东市的宽甸满族自治县、凤城市,铁岭市的西丰县。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本报记者分赴9个片区实地采访,报道辽宁人民在14年抗日战争中的英勇壮举和东北抗联在辽宁境内发生的重大战役和重大历史事件、斗争经验,挖掘抗联文化,弘扬抗联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以此激发广大群众爱国热情、凝聚民族力量、培育民族精神。

二连哨所:坚守5年的抗日根据地

老秃顶子抗日游击根据地,位于桓仁满族自治县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山上,海拔1376米。从1934年2月至1939年2月,杨靖宇率领东北抗联(1936年2月前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在老秃顶子山一带抗日,长达5年。

7月30日,记者在当地文史专家带领下,驱车蜿蜒而上。山下骤雨初歇,山顶烟雾笼罩。因为山顶海拔高、温度低,不生树木,因此得名“老秃顶子”。登临山顶,可见四下山花烂漫,凉风习习。一行人沿着小路找到了保存下来的抗联遗址:这是一间泥土小房,木梁上盖着茅草树枝,旁边石碑上写着“抗联遗址二连哨所”。

同行的桓仁县文联党史研究专家邢燕来告诉记者,这里是当年杨靖宇领导的东北抗联一军一师二连的一个哨所,是抗联设立的众多暗哨之一。因为这里地势高、视野开阔,可以俯瞰四周很远,是监视敌人动向的最佳地点。山坳北面石峰下是第一军军部,南面是教导团驻地,教导团门前是地势平坦的天然练兵场。当年山上密营占地3000余平方米,修筑木石结构房屋20多间,可容纳三四百人。

据史料记载,1934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政治保安连20余人由金川、通化抵达老秃顶子山下的仙人洞村。根据保安连对周边地形的侦察,杨靖宇决定以老秃顶子山为中心,建立桓兴抗日游击根据地,由此向辽宁地区挺进,实现扩大抗日游击区域的战略意图。

为适应在山区与日伪长期开展游击斗争的需要,杨靖宇抽调人员,开始在深山密林中建起秘密宿营地,用于隐蔽休整、储备军需、医治伤员、修理枪械。邢燕来自豪地说,桓仁是国家一类革命老区,抗联密营遍布桓仁山区,比较著名的有老秃顶子密营、东刀尖岭密营、八面威密营等。

密营一般选择建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背风向阳、靠近水源且较为隐蔽的高山上,种类有地窨子式、马架子式、霸王圈式(用圆木围砌,也称垛木式)、地堡式(外部砌石,较为低矮)、天然式(山洞)等,多为石砌墙基搭木披草构成,室内火炕占主要面积,少可宿两三人,多可宿10多人。内设锅灶,烟道延伸较长,便于消烟,为避免被敌人发现,一般白天不点火做饭。密营还建有仓库,能储藏粮食油盐和菜类等基本生活用品,还可储藏枪械弹药。

“老秃顶子是辽宁抗联核心区,是辽宁建立最早、机构最全、布局最密集、影响最大的抗日根据地。”邢燕来对家乡的历史了然于胸:老秃顶子根据地建有军部、教导团、连部、哨所等机构,还有武器修造厂、医院、被服厂、印刷厂、粮食仓库等各类设施,是连接新宾、普乐堡、向阳、集安等秘密大通道的中心点,为抗联向辽宁腹地发展提供了保障。

同行的本溪市文旅局二级调研员邱静明介绍说,密营根据地的发明和建立,是东北抗联能够生存下来的生命线。抗联指战员以密营为依托,来无影、去无踪,可以随时袭击日本侵略者。

刘家大院:杨靖宇收编山林队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抗日武装,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体现抗战精神。”辽宁省委党校教授王建学说,杨靖宇收编山林队、壮大抗联队伍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创立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同时,中共南满特委及杨靖宇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积极与抗日义勇军、山林队等武装队伍接触,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指导下,协商开展联合抗日行动。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辑出版的《中国共产党辽宁史》中记载,桓仁县是杨靖宇在辽宁最早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地方,也是我党在东北较早实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地方。

循着路标指引,记者来到八里甸子镇柞木台子村刘家大院——“八里甸子统一抗战联合会议旧址”。

刘家大院的主人叫刘春增(1894年-1947年),祖籍山东,随父母闯关东来到这里。他聪明能干,为人仗义,后来走南闯北贩卖牛马,有了积蓄,就在柞木台子村买房置地建起了刘家大院。

1932年10月,唐聚五将军领导的辽宁民众自卫军斗争失败后,其余部散落在桓仁及周边地区打游击。

1934年7月,杨靖宇委派解麟阁与李向山,先到八里甸子找到刘春增,动员他组织建立反日会。刘春增很快组织起八里甸子反日会,并被选举为会长。杨靖宇率部赶到后,在刘家大院住了3天。经过详细摸底,杨靖宇等人秘密召集桓仁北路、西路以及四平街(今属宽甸)、兴京(今新宾)等地的山林队头目120余人,在刘家大院开会,当场收编“要地好”“老北风”“朱海乐”等抗日武装,编入农民自卫队。此次会议是抗联早期的一次联合地方民众武装共同抗日的会议,拉开了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联合地方民众共同抗日的序幕。

会后,杨靖宇与山林队在八里甸子西河套设下埋伏,围歼闻讯赶来的八里甸子伪警察与日本守备队,生擒日本守备队小队长秀向,缴获枪支15支,俘虏日伪军30多人。此次战役壮大了抗联队伍,增强了民众的抗日信心,也是杨靖宇实践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次成功范例,掀开辽东地区民众联合抗战的帷幕。

近年来,八里甸子镇党委书记盛冰冰寻访到刘春增的女儿刘桂梅,了解到刘家大院里两代人支持抗日所作的贡献——刘春增平时以贩卖牛马的身份作掩护,积极为部队筹集粮食,购买子弹、药品、布匹等,给杨靖宇部队送去了大量物资,还组织妇女为战士赶制军衣、布鞋,为抗联战士疗伤治病。刘家后园有个草垛,草垛下面是刘家秘密修建的地窖,抗联战士通常在这里躲避养伤,伤好后再回归部队。刘春增还安排侄儿刘贵礼做秘密小交通员,收集传递情报。他还有两个外甥在送情报时被日伪军杀害了。

“桓仁西路民众抗日基础深厚,涌现出许多模范村和英雄人物。”邢燕来说,抗联一师副官李向山、一师参谋解麟阁、一师四团团长隋相生、桓仁抗日救国会会长李德恒等,都抛洒热血,为国牺牲了。

桓仁县文物局工作人员迟丹为告诉记者,目前,刘家大院已被省文物局列为“革命文物遗址保护项目”,预计今年秋天启动修缮保护工程,对原址进行复建,还原当年场景。

行军粮:“三炒”“四野”有名气 “抗联煎饼”最受欢迎

东北人民革命军在桓仁地区与敌人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据不完全统计,1934年7月至1938年1月间,杨靖宇在辽东山区指挥抗联同日伪军作战达1200余次。”本溪市文旅局文物管理科科长吴立民介绍,抗联一军一师在兴京、本溪、桓仁等地与日伪军作战达310余次,歼敌近2000人,缴获各种枪支1500余支。

抗日队伍的根据地密营都建在山上,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在位于本溪县的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中,记者看到抗联将士穿的靰鞡鞋以及吃的野菜、榆树皮等模型。邢燕来告诉记者,为方便行军打仗,部队大量采用“三炒”食品,即炒面、炒黄豆、炒苞米粒。此外,还以山上生长的野菜、野果、野蘑菇和野生动物为补给,合称“四野”。

为支援抗联将士,老秃顶子山下仙人洞村的反日妇女会在薛玉梅的组织动员下,为抗联战士做军装、军鞋,加工食品。受条件所限,很多食物都不能长久保存,妇女们便想出烙煎饼的法子,用玉米面摊成煎饼,为抗联战士解决粮食问题。在-20℃左右,煎饼至少能保存两三个月,易储藏还方便携带,这种硬煎饼成了抗联战士最喜欢的食物,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抗联煎饼”,开始只有玉米面,改进后加入豆面、高粱米面,后来又加入小米面,口感更好。

说 抗联

KANGLIAN

东北抗联经历 三个发展阶段

东北抗日联军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各族人民组织起来的抗日武装。它同八路军、新四军一样,是中国人民抗日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抗日联军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反日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包括抗日同盟军、反日联合军)和东北抗日联军三个历史阶段。

1932年6月4日,中国共产党在南满地区磐石县成立了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同年11月,改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南满游击队与海龙工农义勇军会合后,于1933年9月18日,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满抗日游击战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34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挺进本溪、桓仁地区。1936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

1936年下半年至1937年秋,是东北抗日联军发展的鼎盛时期,抗联部队共组建成11个军,3万余人,活动范围遍及南满、东满、吉东、北满70余县的广大地区。东北抗日联军指战员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高举抗日救国旗帜,长期坚持开展抗日游击战,在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对东北抗日联军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1986年4月24日,中共中央转发的《东北抗日联军历史问题座谈纪要》指出:“东北抗日联军(包括它的前身东北抗日义勇军、各地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所坚持的十四年的战斗,集中地反映了东北人民誓死不做亡国奴,争取中华民族解放的坚强意志。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始终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前赴后继,不屈不挠,英勇奋斗,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为我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东北人民的解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共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科研规划部张赤)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