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文化为魂 山水为基 产业为根 文旅融合为辽阳县增活力添魅力 2020年06月12日 

本报记者 严佩鑫

核心提示

有着2400多年历史的辽阳市辽阳县,以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旅游文化建设、旅游形象推广、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为重点,强基础、树形象、铸品牌,积极推动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为全面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辽阳县以文化为魂、山水为基、产业为根,讲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最美故事。经过多年的努力,辽阳县旅游产业已经形成发展规模逐渐壮大、品牌特色日益凸显、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崭新格局,景区接待能力稳步提高。2019年,全县景区接待游客约300万人次。

优势互补

构建综合旅游产业链

自然山水秀丽的辽阳县,农业特色产业基础雄厚,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相对齐全,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辽阳县境内有文物古迹41处,其中,位于首山的清风寺是辽宁省现存年代较早的古建筑群之一,历史文化厚重,1988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着“山海关外第一刹”的称号。千年古刹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红墙碧瓦见证着历史的沧桑与积淀。辽阳县政府所在地首山,是千朵莲花山之首,和古城一样蕴含浓厚的历史底蕴和美丽传说。

辽阳县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4个,即龙峰山风景区、核伙沟森林公园、柳壕湿地公园、八会通明山风景区;旅游观景点6个,即首山现代农业示范区、首山风景区(千年古刹“清风寺”)、甜水大黑山风景区、吉洞峪长寿沟农业观光园区、河栏五层砬子风景区、寒岭一担山风景区等;特色小镇4个,即小北河袜艺特色小镇、八会状元小镇、前杜草莓小镇、吉洞奇石小镇;旅游专业村24个,农家乐50余家,四星级农家乐3家。

近年来,辽阳县不断加大对景区和景点的投入,总计投资9541万元,促进旅游业发展。山水秀丽、产业蓬勃、特色突出的旅游景区景点和特色产业如一颗颗明珠散落在太子河畔,形成了辽阳县“两带两区”的旅游发展格局,即“一带贯穿”以林果、林下经济、食用菌、中草药为特色的“东部生态山地区”;“一带融合”以玉米、水稻、草莓设施农业、花卉、观赏鱼为特色的“西部绿色平原区”。“两带两区”相互呼应、优势互补。集住宿、旅游、休闲、购物、康养于一体的综合旅游产业链,也为辽阳县经济发展提供了长效支撑。

以花为媒

立足特色提升县域形象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近年来,辽阳县以“槐花节”“梨花汇”为载体,全面展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取得的辉煌成就,景色秀美的自然山水以及全县人民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化盛宴具有强大的亲和力,深受群众喜爱,已成为辽阳县提升区域影响力,弘扬特色文化,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名片。

槐林五月漾琼花,郁郁芬芳醉万家。鲜花盛开的季节,首山槐花陆续绽放,放眼望去,犹如一片花的海洋,处处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清香。

近年来,辽阳县以花为媒,连续举办了11届槐花节,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融为一体,推动了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产业的蓬勃发展,槐花节已成为辽阳县提升形象的重要载体、对外宣传的亮丽名片。

今年的槐花节活动以线上宣传为主,不设会场、不搞开幕式,并积极通过电视专题片、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抖音小视频等全媒体形式广泛宣传推介,动员和引导群众线下分散开展赏槐活动。

培育业态

探索旅游发展新模式

“不虚此行,孩子们都乐不思蜀啦!”6月10日,鞍山的宋女士和朋友带着孩子,自驾来到位于辽阳县首山镇东王村的辽阳九源花卉有限公司,观光休闲、采摘体验、DIY手工、品尝有机特色美食……她兴奋地说:“不到20分钟的车程来到这里,既便捷又好玩。”

2019年,拥有日光温室193栋,以君子兰花卉繁育为主,以观赏鱼养殖和蓝莓、有机蔬菜种植为辅的辽阳九源花卉有限公司,通过“+互联网”“+旅游”“+文化”“+休闲”等方式,积极拓展农业电商、花卉展览、文化创意等现代农业新业态,探索出一条农康旅融合发展之路。一年来,公司的现代农业园区已成为市民假日休闲观光、赏花度假的好去处,已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

6月10日晚,辽阳县刘二堡镇前杜村草莓小镇夜市成为欢乐的海洋,来自辽阳、海城、锦州等地的游客与当地村民一起享受轻松愉悦的夜晚时光。

近年来,前杜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在村民休闲文化广场建设了民宿、音乐喷泉、夜市、游乐场等旅游服务设施和场所,这里已成为前杜村村民和附近其他城镇居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目前,前杜村成为省内唯一入选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和最具乡村人气的网红打卡地,并走进央视《我的美丽乡村》。

初夏时节,繁花盛开。跨越历史的厚重,品味文化的芳香。50万勤劳智慧的辽阳县人民齐心协力,不懈奋斗,描绘出一幅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壮美画卷。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