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风雨无阻立潮头 ——大连集聚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05月26日 

本报记者 吕 丽

核心提示

面对疫情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大连市委、市政府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通过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和广开渠道稳定投资,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勇当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领头羊。

全市经济形势稳中向好。今年前4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全市新增亿元以上审核备案项目168个,同比增长1.4倍;总投资1888亿元,同比增长1.1倍。

多点开花

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

开放是大连立市之本,也是最大优势。

5月18日,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迈上新台阶,跨境人民币结算办理时间从2到3个工作日缩至几分钟,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大连市对标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在投资、贸易、资金、运输、信息服务等方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创新经验。

揭牌3年,大连片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制度创新方面,复制推广国家和辽宁省改革试点经验291项,总结梳理制度创新举措273项;“保税混矿”监管创新、进境粮食全流程监管新模式分别被纳入国务院第四批、第五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两个东北振兴特色案例,纳入商务部第三批全国最佳实践案例。大连片区完成全部119项改革试验任务,成为全国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中率先完成试验任务的片区。

面对疫情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大连片区始终保持高密度、高速度、高热度的制度创新节奏,今年,全国首创的创新成果已达7项。在“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等方面,深入实施“首创性”探索,持续提升试验层级,改革“试验田”作用愈加凸显。

大连作为东北改革开放的龙头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肩负着引领新一轮对外开放、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大责任和使命。全市以辽宁港口整合为契机,全面启动大连自由贸易港的政策研究和申办工作。建设大连自由贸易港,把大连打造成我国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的战略高地,是发展所需、担当所为,势在必行。

加快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建设,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大厦等项目开工。全面实施“拓航引货”,提升口岸客货吞吐量等核心指标,加快建设东北亚核心枢纽港,做强多式联运体系,提升国际航空枢纽功能,完善航线布局。支持“辽满欧”“辽海欧”等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支持辽港集团发展,加快太平湾“港产城创”一体化建设。

深度融入重大国家战略,积极参与“ 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和“17+1”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大连在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核心作用, 加快沿海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申建东北亚现代产业合作示范区等重大对外开放平台。加快建设中英(大连)先进制造产业园,主动对接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战略, 深化沪连对口合作。

深耕与日韩在产业、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明确十大合作领域、100余项重点工作任务。推进新日本工业团地加快建设。

多点开花,大连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强本固基

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

今年5月,作为新一轮东北振兴标志性工程的恒力年产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迎来全面投产一周年。该项目也是大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生动写照。

各级政府高效的服务保障,让恒力年产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投产以来,实现各装置满负荷运行、高效率生产,累计加工原油2200多万吨,产出各类产品2100多万吨。同时该项目还成为稳就业的“增容器”,目前在职在岗员工超过6000人,产业园用工总数超1万人。

工业是大连立市之基,实体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构建具有鲜明大连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大连市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的战略选择。

有决心,更不缺行动。

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全市统筹推进先进装备制造业、重大技术装备和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建设,出台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动方案。推动石化产业向精细化工、工业品等高附加值领域集聚发展。制定加快消费品行业发展实施意见,促进消费品工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壮大新兴产业规模。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围绕重点发展细胞、基因、疫苗、生物制药、治疗药物、“互联网+医疗”、高端医疗器械、防疫防护用品8个领域,加快构建生命科学创新体系和生命安全产业体系。做大做强集成电路、储能装备等新兴产业,促进融科储能等项目实现规模扩张和技术突破。落实《促进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推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向高端化发展,培育人工智能特色产业集聚区和人工智能创新型领军企业。

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持续深化区港联动、多港联动, 加快大窑湾等港区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冷链物流中心、国际邮轮母港口岸通关、配套设施和航运服务体系。打造“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大力培育“宅经济”、网络诊疗、在线教育、在线会展等新业态。

围绕当前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大连市相继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帮扶外资外贸企业等举措,打出金融支持、税费减免、用工保障、物资供给、交通畅通系列组合拳,全力为企业纾困解难。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98.4%。

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绿色石化、高端装备制造、洁净能源、港航物流、信息技术等多个产业集群,为高水平建设“两先区”筑牢根基。

攻坚克难

狠抓项目扩大有效投资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大连市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抓手,动员全市力量开展项目攻坚,切实发挥重大项目对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作用。截至5月22日,全市开复工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93个,总投资6741亿元。

强化组织保障,建立高位统筹、上下联动的指挥协调保障机制。开展全市项目攻坚行动,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项目攻坚领导小组,下设谋划储备、招商引资、审批服务、用地保障等7个专项工作组,构建跨部门、跨区域、统全局的指挥协调保障工作机制和谋划招引、落地建设、服务保障一体化推动项目建设的新格局。

全面落实重大项目调度制度。对列入党中央、国务院支持东北振兴文件中的重大项目、100个“重强抓”建设项目,逐项制定项目档案,建立项目专班,明确时间节点、强化项目调度,挂图作战、逐一销号,千方百计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尽快取得实际成效。

加大服务保障力度,严格落实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团队、一张进度表和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机制,充分发挥“服务秘书”绿色通道作用,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服务,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同时进一步盘活存量,全面梳理“沉淀项目”,科学施策,有效破解瓶颈。

招商引资是项目建设的源头活水。今年,大连市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实施产业化、专业化、市场化招商。

狠抓前期谋划和招商引资。立足围绕新基建与产业体系融合发展,谋划一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点确定为5G基站建设、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智慧交通、智慧能源、重大科创平台等领域。同时结合本地区产业优势,围绕延链补链强链,在形成产业链集聚等方面谋划一批高质量产业项目。

加快谋划项目与招商工作有序衔接。近日,《大连市产业布局及重点园区招商指引(2020年版)》正式出台,提高招商精准性和有效性。用好用活“飞地经济”引进机制,全年计划签约落地“飞地项目”150个以上。

一系列精准招商举措有效促进了项目源增加。今年前4个月,大连市新增亿元以上审核备案项目168个,同比增长1.4倍,总投资1888亿元,同比增长1.1倍。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