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深入落实“六项重点工作” 推动全面振兴迈上新台阶 2020年05月26日 

张万强

核心提示

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提出补齐“四个短板”、做好“六项重点工作”等,是对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定位、新要求、新部署,是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一年多来,辽宁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显著成效。尽管这次疫情给辽宁振兴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但只要我们有清醒认识、有务实举措、有担当精神,就一定能克服困难,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真抓实干,“六项重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营商环境最优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开展政府失信专项整治,推进简政放权向纵深发展,国内资本巨头纷纷投资辽宁,有力回击了“投资不过山海关”论调。大力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资监管向管资本转变,稳妥推进国企交叉持股、民企入股等混改实现形式落地,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精心组织、分类施策,基本完成地方国有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积极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23条措施,2019年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5.9%,“个转企”1.2万户、“小升规”1200户、“规升巨”150户,11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全面完善科技引领的战略部署,坚持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开展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专项行动,推进沈大自创区和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2019年省内转移转化科技成果超3000项,高新技术企业超500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7500户,瞪羚、独角兽企业达到134户。新建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华为辽宁大区(锦州)云计算中心等,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实施“科技人才高端引领工程”,汇聚天下英才的能力不断提升。

区域发展格局持续优化。深入实施五大区域发展战略,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机制进一步完善,在交通、旅游、环境治理等方面迈出新步伐,沈阳正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沿海经济带基本完成港口整合,形成发展合力,大连加快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腹地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辽西北地区积极创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快发展高铁经济,朝阳市已成为辽宁与京津冀互动合作的前沿地区。深入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强化与江苏、北京、上海对口合作区域的人才交流、产业对接、平台共建,推进一批合作项目。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青山、碧水、蓝天”工程扎实推进。以应对重污染天气为重点,控煤、治企、降尘、控秸秆,2019年辽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为295天,达标天数比例为80.7%,PM2.5平均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开展辽河流域治理攻坚战,实施“五水共治”,辽河干流劣V类水质断面全面消除。盘锦市被生态环境部列为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盘山县和双台子区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称号,丹东大梨树村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开放合作迈出新步伐。坚持以全面开放引领全面振兴,加快建设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向西打造中国-中东欧“17+1”经贸合作示范区,向东创建东北亚经贸合作先行区,构建“一体两翼”对外开放新格局。“辽满欧”“辽蒙欧”“辽海欧”国际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建设顺利推进。推进辽宁自贸试验区建设提档升级,形成较多制度创新成果, 123项国家改革试点全部落地。在外贸环境严峻的背景下,2019年辽宁出台稳外贸19项举措,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外贸结构持续优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和中东欧国家进出口分别增长5%和10%左右。

民生事业扎实推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紧扣“两不愁、三保障”,2019年高质量实现13.25万人脱贫、128个贫困村销号、5个省级贫困县摘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2019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20元,比上年增长7.1%。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实现省内各类人群全覆盖,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城镇人口全覆盖,各类困难企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问题得到统筹解决。

保持定力,狠抓落实促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面对疫情带来的风险和挑战,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总遵循,狠抓落实推进“六项重点工作”。

在深化改革方面,以推进深度市场化改革为重点,着力破除制约振兴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速国资国企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致力于彻底摆脱老工业基地的思维定式和条框限制。推进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扩大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健全要素市场体系,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下坚实制度基础。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解决老工业基地体制机制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力争再上新台阶。

在创新驱动方面,以建设辽宁实验室为重点,增强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努力形成高水平实验室体系,更加强化基础科学研究,集聚天下英才,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持续产出能够解决重大科技问题、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和支撑国家重大科技战略的创新成果,打造高水平创新高地。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促进传统产业与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融合,带动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演进。

在协调发展方面,以赋能沈大发展轴为重点,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深入推进沈阳国家中心城市和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促进沈大发展轴向北延伸强化与长春、哈尔滨的联动,向南通过规划的大连至烟台海底隧道延伸到山东半岛,形成沿海与腹地互动、陆海统筹的发展模式。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重点战略区域的协同对接,进一步推进葫芦岛、朝阳等地区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强与江苏、北京、上海的对口合作,推进自贸试验区、自创示范区、重点产业园区等的交流合作,使区域合作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

在绿色发展方面,以推动绿色转型为重点,打造青山、碧水、蓝天、净土的高品质生活环境。加强辽河流域综合治理,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确保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绿色转型,支持清洁生产,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优化产业布局,引导“原字号”产业安全绿色高效发展,支持现有炼油企业发展石油精深加工产业,支持利用镁铝钼石墨等优势资源发展绿色精深加工产业,实施绿色矿山建设。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守住生态红线。

在开放合作方面,以深化“一体两翼”的开放格局为重点,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范围、拓宽领域、加深层次、提升质量。全面落实“开放引领振兴”战略部署,按照“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要求,加快推进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中国-中东欧“17+1”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推动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营,提升运行效率效益,推进市场化、品牌化发展。以高水平开放激发辽宁优势产业和各类市场主体活力,通过国际产能合作,带动原料、设备、技术、劳务、管理走出去,将装备制造业打造成代表我国优势产能全球合作的生力军。推进东北亚经贸合作先行区建设,积极参与构建东北亚经济走廊。落实辽宁自贸试验区新一轮试点任务,全面实施证照分离改革,抓好创新经验集成和复制推广。推进沈阳、大连、抚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

在社会民生方面,以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为重点,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此次突发疫情,更加凸显了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提升城市治理能力,辽宁更要关注智慧城市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将公共卫生、环境治理、应急管理、人口老龄化、交通拥堵等城市问题纳入大数据,推进城市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通过打造“城市大脑”破解城市治理难题。遵循“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促进城市治理从政绩驱动向以人为本的高质量治理模式转变。

(作者系辽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本文为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推进东北振兴的着力点及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