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杂粮之乡”深挖产业富矿 2020年05月10日 

本报记者 孔爱群

进入5月,辽西谷子开播。

5月3日,建平县朱碌科镇北老爷庙村的一块耕地上,几台精量播种机驶过,地垄上就覆盖了一层黑色塑料膜。

种谷子,咋还盖“被”?

“我们这地方旱,覆膜能保墒、提温、集雨。”朱碌科镇北老爷庙村党支部书记李怀志告诉记者,近几年,辽西谷子播种都采用这种覆膜穴播方式。

“黑色地膜覆盖可全程控制杂草,精量穴播免间苗、省人工。”省旱地农林研究所研究员陈国秋说,辽西主要是雨养农业,覆膜能实现雨水有效叠加,变无效水为有效水,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建立起主动抗旱机制。

建平县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特别适合耐旱耐瘠的谷子生长,所产谷子籽粒饱满、营养丰富。“朱碌科镇是全国知名的小米集散地。”朱碌科镇党委书记崔世忠介绍,目前全镇谷子种植面积2万多亩,年产量8500吨。

“咱村9000多亩谷子,加上外村流转的,一共1.3万多亩。”李怀志在北老爷庙村当了24年村委会主任,今年刚当选村支书。早在2006年,他就成立了怀志杂粮有限公司,并注册了商标。现在,“朱碌科”小米不仅卖到全国,还远销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公司采用基地+农户合作模式,春天与农户签订种植协议,秋天按照协议回收原粮。“农民每亩地只需交150元,啥都不用管。市场价涨,回收价涨;市场价降,回收价不降。相比自己产销,农户平均每亩地能增收500元到1000元。”

在李怀志带领下,北老爷庙村谷子种植面积由当初几百亩发展到万亩。“这400多亩新流转的土地将试种20多种谷子新品种,我们打算把这里建成杂粮示范园区,将来还可以发展观光旅游,等到夏天谷子长高、高粱结穗时,利用株高和颜色差,田里会形成‘辽宁建平,中国杂粮之乡’的字样。”

站在地头,李怀志邀请记者:“到时候再来看,特别美!”

链接LIANJIE

谷子是我省主要杂粮作物之一,种植面积150万亩左右,主要分布在建平县、北票市、朝阳县、建昌县、彰武县等地区。辽西气候干旱,山坡耕地多,谷子耐旱耐瘠,是产业结构调整中比较理想的品种。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