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几轮行业下行,抚顺东科总能逆势上行 晴天修屋顶 危来已成机 2020年05月08日 

本报记者 唐佳丽 文并摄

企业简介

抚顺东科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抚顺东科)成立于2010年(前身是2005年成立的东启化工),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现有员工300余人,其产品围绕新材料、新能源、医药健康三大领域生产,远销美国、俄罗斯、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等领域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溶剂,销售量稳居世界前三名;应用于高铁、高速公路、房地产建设领域的聚羧酸减水剂聚醚单体,市场占有量长期稳居全国前五名。2019年,公司获评辽宁省首批瞪羚企业和中国石油化工民营百强企业。

提要

抚顺东科的发展,是条逆袭之路。

抚顺东科初创期,是家生产附加值较低的单一产品的区级企业;如今,已入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全球经济不振,但抚顺东科产值首破亿元大关,虽已获市场认可却筹备上马新材料项目。

2010年,牢牢把控新材料关键市场份额,营收额再次翻倍时,又开始布局新能源行业。

2012年,市场竞争惨烈,新材料行业遭遇冰点时,5月,企业新能源项目正式达到量产水平。

2015年底,新能源项目销售量稳居世界前三名时,企业再次瞄准医药中间体项目。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收紧,产业格局发生变化。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企业却因生命健康项目获资本青睐,市场机会凸显。

每遇大势下行,抚顺东科都能承压“上行”,秘密何在?

请看本报调查——

引子

4月23日16时许,抚顺市东洲区东科街9号,抚顺东科厂区内,公司生产运营总监周忠明正在一辆挂着“冀B”车牌的货车旁,紧张地调度装车进度。虽然已近白班收班时分,但远处大门外,不少外地牌照的货车仍在排着队,等待入厂装货。

“各地复工复产以来,这里的车流就没断过。”周忠明解释,“疫情缓解,各地基建项目开工率上升,本来就很抢手的产品,在市场上更变成了畅销品。”

聚羧酸减水剂聚醚单体300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溶剂产品70吨,12万只口罩……如此体量的平均日产能力,被市场快速消化,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年均营收9亿元左右,利税6000万元的业绩基础稳定,企业可以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公司销售部经理国坤说。

“意味着我们的产品对社会有价值,我们的科技人才在不断发挥才智,也意味着企业有更大的能力持续创新发展、更好地回馈社会。”公司董事长刘勇表示。

走一步看十步

“圈里人”说,抚顺东科的发展史,就像一部传奇。10年间,不论是遭遇全球金融风暴,还是经历国内行业冰点,他们总能抓住危中之机,实现高速发展。

有人评价:“运气太好!”

果真如此?

“哪有这等好事!”4月23日,抚顺东科建设中的医药中间体项目工地上车来车往。公司董事长刘勇与记者边走边聊,介绍项目进展,回想创业艰辛。

2005年,35岁的刘勇决定投身化工、二次创业。此前,他已在商海沉浮13年。13年,刘勇“泳姿”复杂,从建材商铺到汽车油漆行业,再到家电产品,挣过大钱,也“呛过水”。作为“老买卖人”,刘勇逐渐悟出一个理儿:做企业,不能光顾眼前,得走一步看十步。

创业第一年,大家卖出了第一批产品,彼时之景,老员工记忆犹新,“很快,我们就在石蜡市场站稳了脚跟。”

然而,石蜡行业占用资金大、产品附加值低,市场成熟、竞争激烈。如何在红海中杀出一片蓝海?刘勇在公司正爆发式增长的时候沉吟许久。

研析大局大势、把握行业前景,刘勇和伙伴们果断决定,用部分精力继续经营石蜡项目,留住发展底牌,出手附加值高的新材料项目,打出制胜王牌。

2008年,金融危机突至,全球经济遭受重创。看准基建项目提振经济发展的力量,在当年石蜡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的基础上,公司开始筹备新项目。

2010年4月,抚顺东科开建聚羧酸减水剂聚醚单体项目,年底实现投产。此时,正值国内高铁建设红火,高速公路、房地产市场投资方兴未艾,新材料需求极其旺盛之际,公司品质优良的产品,迅速进入大江南北乃至国际市场,牢牢把控关键市场份额。公司又乘胜追击,2011年9月,二期项目开建,至2012年底,企业营业收入近3亿元,产品负库存现象开始常态化呈现。

市场需求最为火爆,业内都以为公司将扩大产能时,刘勇却带领大伙,又开始琢磨上新项目。

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11月,四部委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全国25个示范城市制定新能源汽车的鼓励政策。与此同时,抚顺东科三期项目开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溶剂——碳酸酯项目上马。

次年,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基建投资热度不再。行业冰点面前,许多企业不得不开始转型,“找项目,追潮流,跑批文”。而5月,抚顺东科的碳酸酯项目已正式达到量产水平。2015年底,公司碳酸酯项目销售量稳居世界前三名,企业年收入超4亿元。

很快,新能源产业投资大热,预测行业竞争加剧,抚顺东科又把发展目光转向医药健康领域。2016年,受补贴退坡的预期和限购城市配额控制,电动汽车的销量增速放缓,新能源车产业发展出现局部拐点。大潮退去,未曾做好功课的“裸泳者”生存艰难,局面惨淡。

而抚顺东科又一次跑在大势前面。当年启动医药中间体项目,2018年成立药业公司。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东科人再次“有备应战”,迅速转产防疫物资,第一时间将消毒液、口罩等防疫物资无偿捐赠、有偿投放疫情防控一线。随即,生命健康产业获市场瞩目,抚顺东科的“好运清单”上,再添新条目。

“关键时刻,为企业‘续命’的,不是可遇不可求的好运气,而是我们的超前布局和谋划。”刘勇说,“学会晴天修屋顶,雨来时就能从容面对。在顺境中肯为未来做规划的人,运气就不会差。”

董事长的推荐书单

在经济下行期或者变化期,超前布局,寻找未来可能出现的头部机会,在企业界,这种思路并不难理解,操作起来也未必难以复制。但是,像抚顺东科,能在短短十几年,屡次布局得局,危中得机,这样的传奇的确少见。由此,也有许多人断定,刘勇一定深藏若干“赢得好运的秘密武器”。

对此,喜欢读书的刘勇并不否认,“我想那应该是企业尊重知识,坚持学习的习惯。超前布局的前提是发现可以布局的机会,要做到这点,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并运用于实践当中。”

在抚顺东科,学习,已是全员的生活方式。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一大早,文化专员王阳就把“董事长当日推荐书单”发到工作群。傍晚,临近下班,刘勇打开直播软件,向员工分享他的读后感。“在抚顺东科,我们经常举行类似的读书分享活动。这不但能提升企业文化素质和凝聚力,更能让普通员工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管理层的思考方式。”王阳介绍说。

如果说,这般全员参与的读书活动,稍显仪式感的话,那么,高级管理人员的日常碰头学习,就更多了实用性。

从创立企业时起,刘勇就和两位合伙人养成这样一个习惯,每天早上召集碰头例会,“例会主要内容是学习”。对前日发生的重大政治经济事件交流观点,交换各自获取的有价值的经济信息,尤其要特别分析专业学者、机构提供的付费行业报告,判断当日产业市场走向。“关键时刻,影响公司命运的重大决定,最初思路就是这样产生的。”刘勇介绍说。

浓厚的学习氛围,背后是对人才的尊重。

4月23日午休时间,一间正在装修的带独立卫生间、书房等设施的办公室,让周忠明断定,“咱厂又来科技‘能人’了。”

做出如此判断,原因很简单:在抚顺东科,最受重视的岗位是技术岗,最受宠爱的人是技术人员。只有技术人才,才有资格拥有独立办公室。

正因如此,让企业拥有了超强团队:45%的员工毕业于全国各大院校,与复旦大学、天津大学等多家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是战略合作关系,与中国工程院陈芬儿院士团队共建工作站……观察企业的成长轨迹,人们会发现,这个团队,正是东科不可撼动的基础和依靠。

除了业务知识,干部员工的学习内容还包括职业素养和文化素质提升。2013年起,公司每年都要拿出培训基金,外派管理人员及技术骨干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上海和深圳等地高等院校进行短期学习。刘勇自己则先后参加清华大学工商管理总裁高级研修班、北京大学后EMBA课程的进修。在建的新厂区中,培训教室是最先完成并投入使用的场所之一。

“公司为不同知识层次的员工设计了不同的课程,学习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以前是新能源项目生产线上的操作工,如今是销售能手的张继成说。

总有人在认真地关心你

走进抚顺东科,来访者会发现,几乎每个非生产性岗位的工位上,都放置了一把小镜子。“公司建议大家,不时照照镜子,给自己一个微笑,让工作时光更快乐一些。”王阳解释道,“只有快乐工作,才能幸福生活。这是我们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核之一。”

东科人不讳言自己的幸福感。

在抚顺东科,薪资高、福利好,可车队司机高峰则认为,让他更温暖的是,“在抚顺东科,总有人在认真地关心你。”

这样的感触其实来自点滴小事。居住小区出现水质问题,企业给员工家庭配发饮用水;防疫物资最为紧张时,企业给大家发口罩;食堂免费伙食饭菜好、质量高,就连冬至这样的节气都惦记着给大伙包饺子、做羊汤、备羊肉,一句话,“企业照顾员工,比自己家还用心。”

在王阳看来,自己的幸福感更多来自“别人眼神中的尊重”。

作为我省民营企业中目前唯一一家“雷锋精神教育基地”,不论是爱心助学、扶贫济困,还是抗洪救灾、防疫抗疫,在抚顺,许多社会公益活动中都有东科人的身影。帮助1258名贫困学生求学圆梦,在抚顺各县区建立133个“公益书屋”,救助“两癌”贫困母亲……多年来,东科向社会累计捐款捐物达500余万元。疫情期间,公司升级现有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生产防疫物资,并将防疫物资第一时间无偿捐赠给医院、学校、养老院等。

集体的大善之举,也带动个体常怀大爱之心。东科人爱在亲朋好友间“炫耀”企业的善行,也爱做些力所能及的好人好事。曾经,“东科人午休时,带着夹子和垃圾袋,边散步边捡垃圾”是媒体报道的新闻,如今在抚顺,这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场景。

大善大爱,让抚顺东科获誉很多,对此,刘勇常说受之有愧。创业之初,资金缺口巨大,公司所在地东洲区、高新区协调相关机构进行科学审核,最终为企业带来融资支持;开拓市场,市里分管领导亲自出面,站台助威;办理生产防疫物资资质,省市几级部门帮抢时间……“饮水思源,能做些回报家乡父老的事,东科人很荣幸。”

十几年,抚顺东科蒸蒸日上。在刘勇看来,东科最大的“好运”是“国运”,“没有祖国强大,何来企业发展?”

如今,站在更高的山巅,触摸时代的脉搏,东科人更加坚定:要做有价值、受尊敬、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化科技型企业。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