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昔日病害,今朝宝贝 2020年05月06日 

本报记者 孔爱群

在起好的垄上,用竹竿均匀地扎出等距离的小孔,往里面撒几粒种子,然后加一匙黑色粉末,再培上土,最后压一遍滚子。春耕时节,葫芦岛市连山区新台门镇新台门村,几个农民在地里手脚麻利地忙活着。

“这是在种高粱乌米,黑色粉末是乌米菌。”见记者好奇,新台门镇兴远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红艳说。眼下正是种乌米的时候。

乌米其实是一种土传病害,又称高粱黑粉,是高粱丝黑穗病的俗称,一般生长于高粱等作物的顶部,可食用。这个过去曾是危害我国高粱生产的主要病害。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乌米却变成了“新贵”,还有国家将其列入食用菌系列。

“种子下地,7月中旬就能收获。”王红艳说,收获时最累,一大早下地,得带着露水采,到中午哪怕40℃高温也得坚持,不采就老了。王红艳种乌米四五年,逐年扩大种植面积,从最初两亩来地发展到现在50多亩,去年还建了冷库。“这附近就数我种得多,乌米保存期短,也就一两天,有了冷库就可以常年卖了。”

一斤40多块钱,一亩地产100多斤,种乌米可比种玉米等作物收入高多了,为什么农民种得不多呢?“主要是不容功夫,当天成熟当天就得采,采了就得卖。”王红艳快人快语,农民自己找不到销售渠道,又没冷库可储存。她主要通过微信和快手销往南方城市,也有部分送到当地饭店。“虽然乌米营养价值高,但认的人不多,目前还是小众产品。”王红艳说。

“小众”乌米,完全可以大面积种植。“今年有家连锁超市跟我联系,如果能签订合同,就直接卖给超市了。”王红艳说,她还考虑过发展深加工,做成罐头,“我们现在有高粱乌米做的面,等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就可以扩大种植面积,带动更多农民致富。”

链接LIANJIE

近年来,我省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效,各地区因地制宜、按市场所需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全省谷子、小豆、绿豆等杂粮作物播种面积达350余万亩;花生、大豆、向日葵等油料作物,种植面积600余万亩;中药材包括人参、西洋参、辽五味子、辽细辛、关龙胆等20余个品种共计260万亩。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