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朝阳《韩橁墓志》记载新鲜事 辽国使臣跋山涉水册封敦煌王 2020年04月28日 

本报记者 商 越 文并摄

核心提示

朝阳博物馆珍藏着一合《韩橁墓志》,斑驳的石刻记录着一段往事:辽代中期,名门之后韩橁(chūn)在多地担任军政长官,统军理政成绩斐然。省考古专家研究发现,这个韩橁不简单,他是辽朝著名的外事活动家,是辽朝出使次数最多的使臣。其中,对出使沙州的记载,在辽代史志中非常罕见。

家世显赫:韩知古曾孙,晋王韩德让侄孙

朝阳博物馆珍藏的这块《韩橁墓志》石刻,近方形,长157厘米,宽148厘米,灰砂岩石质,1916年在朝阳县西10公里的朝阳沟出土。志盖正中阴刻楷书竖排“韩公墓志铭”一行5字,四周边框内阴刻连续缠枝花纹带;志石阴刻楷书志文竖排45行,满行59字,合计2420字。因为该墓志对考证辽代韩知古家族及辽代职官、地理、历史事件等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因此近年来吸引诸多学者不断深入研究。

韩橁(?—1036年),字正声,家世显赫,是辽代名臣韩知古第五子韩匡美的孙子,家喻户晓的晋王韩德让的侄孙。今年75岁的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李宇峰多年来致力于辽金史研究。他告诉记者,韩橁的生平事迹在《辽史》中没有记载,幸有《韩橁墓志》出土可证。

韩知古家族一脉,是辽代汉族“勋阀富盛”的韩、刘、马、赵四姓之首,是辽朝仅次于皇族耶律氏、后族萧氏的第三大家族,影响颇大。韩知古老家在辽朝蓟州玉田(今河北玉田县),其父亲韩融,曾任蓟州司马。据《辽史·韩知古传》载,“太祖平蓟时,知古六岁,为淳钦皇后兄欲稳所得。”说的是,唐末,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率兵攻打蓟州时,蓟州司马公子韩知古年仅6岁,被随军大将述律欲稳俘获,成为述律家族的家奴。述律欲稳的妹妹述律平(即后来的淳钦皇后)嫁给耶律阿保机时,韩知古被作为陪嫁家奴,送给了耶律阿保机。因跟随耶律阿保机,韩知古来到辽国的腹地,徙居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市)。

韩知古有11个儿子,其中三儿子韩匡嗣精于医术,在长乐宫中值侍皇后,“皇后视之犹子”,非常信任他,因此韩匡嗣得以向辽太祖推荐自己的父亲,“太祖召见与语,贤之,命参谋议”,此后,韩知古受到耶律阿保机的赏识和重用,后来官至尚书左仆射(宰相)、中书令,加号“推忠契运宣力功臣”,成为耶律阿保机的佐命功臣之一。韩知古的11个儿子均入辽朝为官,其中有两人封王,即三子韩匡嗣被封为燕王(其子为韩德让),五子韩匡美被封为邺王。

据《韩橁墓志》记载,韩匡美的儿子韩瑜有9个儿子,但仅存活一幼子,即韩橁,韩橁“体貌魁硕,宇量渊弘”“尤工骑射,洞晓韬钤”,可谓文武双全。

“汉人家族要想保持长久兴盛,主要途径就是个人立功和家族联姻。”李宇峰说。这一点在《韩橁墓志》中也有反映。韩橁一生先后娶过三位夫人,共生下三男五女。韩橁第一位萧氏夫人与继室萧氏夫人,均为辽朝后族萧氏名门才女,明显是政治联姻;第三位夫人是汉人将军之女张氏,到韩橁去世时仍健在。墓志载,张氏为“承天皇太后赐也”,证实二人也属于政治联姻。凭借文韬武略,韩知古家族英才辈出,其家族“拜使相者七,任宣猷者九,持节旄、绾符印、宿卫交戟、入侍纳陛者,实倍百人”,韩家在辽朝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成就了不朽的功绩。

出使北宋:为迎春和祝寿两次受命

在近半个世纪的宦海生涯中,韩橁在外交方面的贡献尤其突出,堪称辽朝中期著名的外事活动家。就目前出土的碑志所见,韩橁在辽朝众多使臣中出使次数最多,达5次,其中出使北宋2次,出使西夏、高丽和沙州各1次。

初入仕途,韩橁即以御院通进身份出使西夏。辽圣宗统和八年 (990年),韩橁“持节封李继迁为夏国王”,开始其外交生涯。西夏当时名义上为辽朝属国,实则与辽基本上处于联盟态势。

辽圣宗统和二十三年(1005年),辽国与北宋经过40多年的征战,终于达成澶渊之盟。就在这一年,韩橁第一次出使北宋,《辽史》记载可与墓志佐证:“十一月戊申,上遣太保合住、颁给使韩橁,太后遣太师盆奴、政事舍人高正,使宋贺正旦。”

《韩橁墓志》记载了这次出使的详细情况:“统和二十三年……赵宋氏致币结欢,歃牲修睦……以公充贺正之副,达于汴都。”任“颁给库使”的韩橁,作为“贺正旦国信副使”出使北宋,抵达北宋都城开封府。

李宇峰解释说,“颁给库使”与《辽史》中的“颁给使”是同一职务,但“颁给库使”的称谓准确度更高。

李宇峰介绍,澶渊之盟之后,辽国和北宋年年遣使交聘,在两国对峙的165年中,和平时期为124年,失和仅为41年。经粗略统计,两国交聘遣使400余次,人数1600余人,其中包括贺生辰、贺正旦即祝贺对方皇帝、皇太后或皇后生辰,或者春节致礼的互动活动。

韩橁第二次出使北宋,墓志这样记载:“复南使于宋……荐盟君好”,但没有提到具体时间、出使目的和使宋身份,《续资治通鉴长编》可补《辽史》和墓志的缺漏:辽重熙二年(1033年),辽兴宗为贺宋仁宗赵祯之母宋太后的生辰,派韩橁第二次出使北宋。此次出使,韩橁署衔“昭德军节度使”(昭德军是辽沈州军号),身份为“贺生辰国信副使”。

出使沙州:风餐露宿,到万里外册封

《韩橁墓志》还记载了韩橁出使沙州的事情:“明年奉使沙州,册主帅曹恭顺为燉(通敦字,下同)煌王。”据李宇峰考证,沙州地处今甘肃省敦煌市之西,为辽朝的60个属国之一。《契丹国志》载,包括沙州在内的西域诸国,如高昌国、龟兹国、大食国等,每三年遣使一次,至契丹朝贡。《辽史·圣宗纪》中也对此事有记载,并标明了具体时间:“(开泰)八年(1019年)春正月,封沙州节度使曹顺为燉煌郡王”。史书与墓志互补印证,可知未载姓名的使臣即韩橁。

沙州回鹘与辽国关系十分密切,一直臣服于辽国,其商人往来于中西草原丝绸之路上,为亚欧商贸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年在辽上京城内(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郊),曾专门修建馆驿,安排来辽国经商的回鹘商人居住,时称回鹘营。

但沙州距辽国路途遥远,沿途尽是沙漠荒丘,人迹罕至。墓志详细记载了韩橁出使沙州历尽艰辛的情景:“路歧万里,砂碛百程。地乏长河,野无丰草。过可敦之界,深入达妒。□(为模糊字)囊告空,糗粮不继。诏赐食羊三百口,援兵百人,都护行李,直度大荒。指日望星,栉风沐雨。邮亭杳绝萧条,但听于鵽(duò)鸣。”

李宇峰介绍,韩橁出使沙州的路线,大致由辽上京临潢府向西南行,经西京道至辽天德军境,过天德军西北之可敦城,入西夏北境,再向西穿九姓鞑靼聚集地至沙州。在干旱的沙漠之中,韩橁使团日夜兼程,风餐露宿,干粮一度告罄,中途韩橁还染病在身,“旧疹忽作”,病倒在马车上,幸亏遇到一处岩石涌出的泉水,喝下之后,终于排出腹中病气,“至夕乃苏,其疾顿愈,议者谓公忠劳所感,神之佑也”,大家纷纷议论,认为是韩橁忠诚辛劳所感,才转危为安。

圆满完成册封敦煌王的使命后,韩橁带着沙州的土特产贡品,返回辽国面见辽圣宗,“孝宣皇帝敦谕久之,宠眷逾厚”,辽圣宗跟他聊了很长时间,了解沿途见闻和当地风俗,奖赏更是非常丰厚:赐白金200两,毛布80段,帛百匹,又授乾、显、宜、锦、建、霸、白川七州都巡检,再任章愍宫都部署,依前左监门卫大将军等职。

李宇峰认为,辽代史志鲜见记载沙州,这段史料的价值弥足珍贵。

史记

SHIJI

“七州都巡检”

韩橁供职于辽圣宗、兴宗两朝,从政近50年,官至宣徽南院使,在行政、军事、对外交往等多方面建有功勋。从墓志可见,韩橁一生仕途顺畅,历任官职涉及辽朝的不同管理系统。如他曾担任颁给库使、屯田使,属于财经系统的官职;担任的左第一骁骑部署、燕京留守衙内马步军都指挥使、易州兵马都监、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兵马钤辖等,属于军事系统的官职;弘义宫都部署、彰愍宫都部署一职,是负责管理宫卫事务,还有其他官职,分属行政系统的不同方面。

韩橁仕宦生涯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辽朝地方军政长官任上度过的,颇得朝廷信任和地方百姓拥戴,其任职辖区很多就在今辽宁省境内。李宇峰告诉记者,韩橁出使沙州归来后,被“授乾、显、宜、锦、建、霸、白川七州都巡检”,七州都巡检中,乾州即今北镇市小常屯城址,显州即今北镇市城区,宜州即今义县,锦州即今锦州市,建州即今朝阳市龙城区大平房镇黄花滩城址,霸州即今朝阳市,白川州即今北票市黑城子镇黑城子村城址。此外,韩橁还曾担任利州观察使,利州即今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驻地大城子镇。

因为善骑射、多智谋,韩橁的军事经历也很丰富,其中有两次最为人称道的大战,其一是参与了辽圣宗讨伐东部部族内乱。

《韩橁墓志》记载:“旋以辰卞弑君……万乘恭行于讨击,六师毕集于征伐。”统和二十八年(1010年),辽圣宗亲率40万大军伐叛军,韩橁因战功而晋升为左监门卫大将军。

另一次即参与平息大延琳起义,《韩橁墓志》载:“八年秋,逆贼大延琳,窃据襄平,盗屯肃慎。”大延琳起义是辽圣宗时规模最大的一次反辽起义,韩橁受命参与平叛,“押领控鹤、义勇、护圣、虎翼四军,充攻城副部署”,平叛之后,韩橁被授永清军节度贝、博、冀等州观察处置,管押义勇军,驻于辽东,还获奖赏,“诏赐银盆百两,细衣一副,移镇沈州”,韩橁再立军功,受命率领义勇军镇守沈州(今沈阳),扼守辽东要冲。

李宇峰解释,辽朝官职中,有个有趣的现象,即遥领制度,是将帅虚领州镇长官作为寄禄官。这一制度最早见于唐末,辽承唐制,虽与宋、西夏、回鹘等政权分足鼎立,但却标榜自己是唯一正统,将其他政权的领地视为统治范围之内,设立相应的官职。但由于所管辖的州县并不在辽国的实际统治境内,仅作为封赏朝臣的虚衔,授封者并不上任也没有实务。如韩橁此次所任贝、博、冀等州观察处置一职中,贝州即今河北省清河县,博州即今山东省聊城市,冀州即今河北省冀州市,此三州当时都为北宋朝管辖,这就是遥领虚衔。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