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打开致富门 过上“牛”日子 2020年01月14日 

本报记者 高华庚

1月12日6时,天还未亮,义县高台子镇桑土营子村村民王艳梅就和丈夫王利民在牛棚里忙活起来。看着棚里体型高大、被毛短细的黄白花肉牛,王艳梅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是养牛让我过上了‘牛’日子。”

王艳梅夫妻俩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8年,我俩通过扶贫无息贷款养了5头牛,年底卖完牛,还完贷款剩了3万元。2019年,我俩又贷款5万元买牛。算上繁育出的小牛,现在我家一共有28头牛,要是全卖了,能挣30万元左右。感谢党的好政策和大家的帮助,现在我家不仅脱了贫,也算是奔小康啦!”王艳梅说。

以前,王艳梅夫妇都身患疾病,无法干重活,两个孩子要上学读书,靠种玉米,全家年收入不到2000元,日子过得很艰苦。

近年来,锦州市围绕脱贫攻坚、“三变”改革,推广“十大产业扶贫模式”。同时,充分发挥金融扶贫的杠杆作用,加大信贷、政策性资金在扶贫领域的投入力度,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走上“快车道”。

王艳梅家被确认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也曾想学习村里的养殖大户通过养牛致富,但养牛的启动资金从哪里来?

正当他们一筹莫展之时,村“两委”班子伸出了援手,多次上门向王艳梅夫妇宣传产业扶贫政策,帮助王艳梅争取到了5万元免息贷款,并邀请专家上门进行技术指导。在大家的动员下,王艳梅夫妇心动了。“政策这么好,我们搞养殖也就有了保障。”王艳梅说。

买牛、修建牛棚、购买饲料,同时积极参加专家讲座。通过村里养殖大户的传帮带,王艳梅慢慢成为了养牛专家。“养牛的活儿不算重,我们两口子都能做。人还是要勤快,我要通过自己的双手,让日子越过越好。”王艳梅边喂牛边说。

“王艳梅夫妇过去日子过得艰难是因为没有好的致富门路,现在他们养牛特别上心,每天起早贪黑地精心照顾牛犊,他们两口子养的牛成活率达到100%,现在说起他们夫妻,村里人都竖起大拇指。”桑土营子村党支部书记韩松林说。

辛勤的付出换来沉甸甸的收获。再过两天,就是桑土营子村办起的辽西活畜交易中心卖牛的日子,王艳梅已经算好了要先卖5头牛,把贷款还上。“现在牛的卖价高,把5头大牛卖掉,还完贷款剩下的钱还能置办不少年货。”王艳梅高兴地说。

谈到新一年的打算,王艳梅夫妇信心满满地说:“今年,我们准备继续通过贷款的方式,借助村里的养殖小区,把养殖规模扩大。贫困的日子不会再有,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日子越过越牛!”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