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聚在合作社里 富在产业链上 2019年12月30日 

本报记者 李 越

“岁数大了,干不动。入股村里土地股份合作社,收入更稳当。”12月25日,在朝阳县波罗赤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现场,波罗赤村村民刘振文站在即将竣工的大棚前满足地说。

今年64岁的刘振文,家里有4.3亩地,收入就靠种玉米,没有别的进项。加之老两口身体也不好,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在波罗赤村,像刘振文这样高龄、患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并非个例。脱贫路上,如何不让他们掉队?村里的办法是,让他们聚在合作社里,富在产业链上。

为此,村里成立了耀昌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用土地入股,合作社统一发展设施农业,收益大伙儿分红。去年,合作社以一亩地400元的标准,将分红款送到刘振文手上。

“去年合作社规模还小,给大伙儿的分红不多,今年肯定涨!”波罗赤村村委会主任吴立宁的底气,来自在建大棚。

“原来这里都是玉米地,秋收后我们统一做了规划,发展设施农业,种番茄,今年冬天就干!”吴立宁笑着说,脱贫到了决胜时刻,必须“放大招儿”了。

种温室番茄,波罗赤镇有传统。因为十年九旱,自然条件差,波罗赤镇很早就搞起设施农业,成为远近闻名的番茄之乡。镇长刘奇坦言,当年的被迫转型,成就了现在的产业基础。

也有不足之处。刘奇说,多年来,全镇的设施大棚存在零、散、乱等弊端,各家各户自发组织生产,联结机制不强,没有形成合力。有能力的发展快,而贫困户因为缺本钱,只能望“棚”兴叹。

如何将番茄产业做大,特别是让建档立卡贫困户也跟上发展节奏,朝阳县支持波罗赤镇规划新建了这处集中连片小区。县、镇、村三级联合投入,打造集新品种新技术研发、试验示范、观光采摘、技术培训为一体的朝阳县设施农业扶贫创业和产业园。

建好后的大棚,依据园区土地承包户、本组本村、本乡镇村民优先承包的原则,包给农户生产。发包收益,给全县贫困户分红,以此建立辐射全县的稳定扶贫机制。

占地利优势的波罗赤村更受益。“村里准备依托土地股份合作社大干一场,再包5栋大棚,带动咱村更多贫困户摘帽。”对未来,吴立宁很乐观。

记者感言GANYAN

脱贫攻坚,愈进愈难,最后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如因病致贫的贫困户,靠自身“造血机能”摘帽,希望十分渺茫。如何确保他们不掉队,与大家“齐步走”?集体的力量十分关键。朝阳县、镇、村三级合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既做大了地方产业,又建立了长效扶贫机制,一举多得,值得借鉴。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