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作为乡村振兴的“动脉”,却一定程度存在“脏乱差破”现象—— 农村公路 建养并重才能越走越宽 2019年12月24日 

本报记者 孙大卫 李 越

提要

要想富,先修路。

村路连着农村和城市,连着田间和市场,是偏远山村摆脱困顿和贫瘠,走向振兴和富足的希望。

2019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将修建农村公路列入十大民生实事之一,重视程度可见一斑。然而,想让村路走得好、走得畅,却非易事。

近年来,我省农村公路发展已进入大规模改造、维护、管养、提升阶段,发展不平衡、品质需要改善等问题制约着“四好农村路”建设。

如何突破瓶颈,让村路建得宽,管得好,养得美?

作为交通大省,辽宁正在给出新的答案。

请看本报调查——

词条

四好农村路

农村公路建设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与优化村镇布局、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安全便捷出行相适应,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引子

时近年底,入户工作也多了。

在宽甸满族自治县,开车下乡,对杨木川镇人大主席团主席宋考峰来说,可不像几年前那么打怵犯难了。

过去,由于山路多、急弯多、道路清扫不及时、安全护栏损耗严重等问题,到了冬季,特别是雪天,开车进村就成了一件“冒着生命危险”的事。

现在好了,通过建设“四好农村路”,农村的路不仅建得越来越宽,养护得也越来越好,进村的路和进城的路没有太大差别,去哪儿开展工作都不再为路发愁了,不仅安全性大大增强,工作效率也明显提高了。

近年来,奔着“走得了”,农村公路建设需求十分旺盛,但同时一些地区只顾建设,缺乏管理意识、养护资金、养护办法,距离“走得好”还存在差距。

据悉,因为我省农村公路建设发展起步较早,受当时资金、技术等条件制约和周期、标准等影响,已进入大规模改造、维护、管养、提升阶段,农村公路“增量”考验与“存量”问题并存、制度限制与操作需求差异共生、县域财力匮乏与技术标准提升矛盾凸显。

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我省进行了有益探索。

优网格补短板 宽广平整“村村通”

对于从小在海岛长大的庄河市石城岛人秦红霞来说,现在的家乡已和从前大不一样了。

小时候去上学,基本靠走,遇到大风大雨的极端天气根本出不了门。长大了,在岛上当老师,每天奔波于几个村子之间,自行车陷入泥坑、车胎被颠破也是常有的事。

现在,走出小岛多年的她再回到这里,几乎家家开汽车,路面雨天无积水、风天不见土,岛上到处是外地游客的车,小岛变得美丽富裕。秦红霞由衷地感到,变化来自脚下的路。

不仅“走得了”,而且“走得好”,和秦红霞有着同样感受的辽宁人可不在少数。

盘锦市大洼区卜文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文,正打算趁着农闲和家人出去走走。近两年收成不错,大型收割机和货车可同时开进稻田,不仅效率高还省钱。由于交通便利,不少货主和物流公司都愿意来这里收粮、收蟹。

“说起大洼的变化,最明显的就是路越来越宽了。从最开始勉强过一辆小车的土路,到现在能让两台大型收割机错车的柏油马路,路宽了,好像生活的出路也敞亮了。”张文表示。

要想富,先修路,道理大家都懂,但打造交错完善的农村路网却非易事。其中,资金投入不足、不及时、不到位等因素一直阻碍着建设者的步伐。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于村路的建设越来越重视。特别是2014年,建设‘四好农村路’被提出后,省里财政倾斜,各地区也竭力进行配套。”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年初至今,我省已经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工程4396公里、维修改造工程4501公里,全面完成“畅返不畅”整治任务,提前并超额完成全年“一事一议”村内道路建设任务。截至10月30日,共完成6518公里村内道路建设,超额完成18.5%。

农村公路不仅数量在增长,科技含量也在逐步提升。

奔驰在沈阳市沈北新区尹石线上,肉眼难以分辨其中一段9公里的公路竟是由4种不同材料铺成。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什么样的路面更适合农村,更环保节能。”沈阳市沈北新区交通运输事务服务与行政执法中心公路部负责人孙守刚说。

这4种材料包括排污更少的温拌沥青混凝土、侧重低温抗裂的SBR改性沥青混凝土、更加节能的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凝土以及抗裂又抗高温车辙的橡胶沥青混凝土。据了解,目前这4种材料已经在全省农村路面普遍应用。

以“路长制”换路长治 从几人盯变大家管

路面是否有破损、路边是否有占道情况、路边的树木维护保持得咋样……从家里到村委会这一路,抚顺县汤图满族自治乡占贝村党支部书记于耀奎边走边记。

从2017年开始,于耀奎除了是村党支部书记之外,还有了一个新身份——占贝村辖区范围内6.5公里村级公路路长,负责村级公路、桥梁、附属设施、路容路貌、绿化和环境卫生的综合管理,村路好坏将计入他的年底绩效考核。

一进村口,就能看见一块蓝底白字的公示牌,村里的道路基本数据、投诉电话、管理人职务以及工作职责,内容一目了然。村路不管有啥问题,他都是第一责任人。

“以前是可管可不管,现在是不管可不行。杂物、路肩绿植、是否有超限大车经过……以前不走心的小事,现在也变得了如指掌。”于耀奎告诉记者。

从旁观者变成责任人,“路长制”主要是针对农村公路无人重视、少人管理的情况。

抚顺县是我省第一个在全县范围内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的地区,设立了县、乡、村三级“路长”104名,制定了巡查、处置、督查、通报等一系列“路长制”管理流程,各级路长对各自负责的路段定期巡查。

“建设‘四好农村路’,管好是关键,没有制度规范是不行的。原本交通系统在县、乡都有负责同志,但工作只停留在系统内部,能力、人员都有限。现在通过‘路长制’与相应行政机关的责任人挂钩,与工作人员的年终考核挂钩,效果哪能不好?”抚顺县交通局局长刘志阳说。

今年,“路长制”已经在我省全面推行,并在乡镇现有机构总量内,明确乡镇承担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职能的机构。同时,在建制村建立农村公路管理议事机制,明确村委会成员具体负责。

“路长制”换来路长治,如今每一条村路都有了专职的养护人员。

在责任人的带领下,大伙儿的观念也在转变,当下每个村的“义务路长”可不止一两个人。

大洼区石庙子镇的村民陈红,如今每次出门都要仔细地观察那些她从小看到大的村路、乡路。

“原来都是土路,数量也很少。出个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现在不一样了,进城、送货、迎接游客,出家门就是柏油路,要是有一点儿闪失,影响的都是咱农民的幸福生活。有关路的事儿,人人都得管,都该管。”陈红说。

除了靠眼睛,我省还给路长加了新设备。

抚顺县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创建了“智慧路长”APP平台,集道路巡查、信息采集、应急处理等于一体,所有管理人员通过一部手机即可随时掌握、了解、处理各条路的养护管理状况。同时,通过整合交通、水务、矿管、环保、应急等部门监控平台资源,全县60多个重要路段可实现实时监控与管理。

记者了解到,目前这一方法正在全省推广。

集合力服务外包 养路更专业

俗话说“三分靠建、七分靠养”,对于农村公路而言更是如此。但在实际工作中,“重建轻养”却不在少数。

辽宁是交通大省,不仅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在全国处于领先,农村公路建设也起步较早。但是受当时资金、技术等条件制约和周期、标准等影响,近年来我省农村公路已进入大规模改造、维护阶段。

“想要做好养护,就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想到村路,不少人最突出的印象就是脏和颠簸。其实,这说明了其中的两方面问题。脏说明保洁做得不好,颠簸说明路况不佳,这也是非专业养护和专业养护两种形式所对应的重点。

所谓非专业养护,即大家印象中保洁、植保等内容,而专业化养护则是指路面、路基、护栏等路建有关的内容,这两项工作需要区别对待。

在盘锦市大洼区的多个村屯,能看见大型设备在路面进行维护。春天一到,路边的野花盛开,树木茂盛,和路边白色的民宿构成和谐恬静的画面。

每7公里就有1名专业保洁人员对道路进行清扫,他们骑着统一的电动清扫车,规范作业,和城里的环卫工人没啥两样。

“这么专业的维保团队,看起来可不像是村里或者乡里随便组织的,是专业的吗?”记者不禁提问。

“这是我们专门聘请的北京京环集团提供的优质服务。”大洼区交通事务服务中心养护科科长张正的言语间透着自豪。

“和这么大的公司签约,费用挺高吧?”记者又问。

“我们一直在探索外包服务的模式,但是由于资金有限,很多行政村只能望而却步。于是我们就想出了打包外包的办法。让相邻的村把经费集中,和服务公司签约。面积大了,也方便对方使用大型设备,其实和我们买东西一样,‘批发购买’单价就低了。”张正说。

这个办法一下子让大洼区的村路来了个大变样。以前照顾不到的死角,现在都不存在了,村里有了垃圾箱,就像城市里的小区一样,路边的植物损坏了,都会被及时植保、补种。美好的环境也为大家带来了实在的效益,在大堡子村、石庙子村、王家村等村镇,过去只能卖五六万元的房子,如今三四十万元都买不到。到了旅游旺季,路边连停车的地方都难找。

路不仅要美,更要通畅宽广。

在沈阳市沈北新区财落街道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宽敞的院落里停着3台大型专业化的抢修车。内业员管谡表示,对于在沈北新区的所有专业维护工作人员而言,只要接到有关道路维护的电话,必须第一时间进行维修。

“现在要是路坏了,只要拨打电话,小毛病半天、大毛病也就一两天,肯定有人过来给弄得好好的。”沈北新区兴隆台街道孟家台社区村委会主任刘玉石说。

本文照片由本报记者孙大卫摄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