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北镇农民“猫冬”变“忙冬” 2019年01月23日 

本报记者 高华庚

1月21日凌晨,天还没亮,北镇市大屯乡李佛村香瓜种植户刘永峰便来到村头种植香瓜的大棚,开始给香瓜浇水。

李佛村党支部书记薛国名告诉记者,现在全村有1000余栋大棚种植甜瓜,合作社对社员实行瓜种、种植、技术、销售一条龙服务,省去了中间环节,保护了瓜农的利益。合作社还申报了“人众何”牌香瓜商标,走品牌路线,单个大棚年纯利润可达5万元,农民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

打扑克、搓麻将、扯闲嗑……这是昔日北方农民冬季生活的真实写照。如今在北镇市,这样的“日常风景”发生了变化:有的村民靠鲜储葡萄加工,月入3000元;有的农村留守妇女掌握了接苗技术,在企业找到了工作;还有的种植户抓紧进行保护地生产,实现了增产增收。

在北镇市下肖村惠农合作社,上百名村民正在忙着包装、填单、装运。这家葡萄合作社刚入冬就开始联系外地客商批量收购本村及周边果农的鲜储葡萄,储存了3个多月的葡萄经过精细加工、剔除劣果烂粒,远销南昌、武汉、长沙、东莞等地。

北镇市下肖村惠农合作社理事长王海英告诉记者,今年冬季有100多名村民在合作社打工,人均月工资3000多元。不仅如此,下肖村“两委”还组织村里的青壮年组成3支装卸队,承揽工程项目,收入颇丰。“我们村300多名劳动力在冬天有了收入,几个月下来可创收200多万元,大伙丢开了‘猫冬’的旧思想,勤劳致富,日子越来越好。”下肖村党支部书记康永涛说。

在北镇市月牙河北岸绿宁果蔬示范园的化育苗温室内,十余名工人正采用双断根技术嫁接香瓜苗。闾三村村民王爱国说:“趁着农闲的时候在这里打工,每个月能挣2000多元钱,一个冬天下来,1万多元钱就到手了。”

据绿宁果蔬示范园的高级农艺师李凯介绍,现在嫁接的12万株瓜苗,是附近乡镇一个棚菜区订购的,一个月后即可出圃移栽定植。这是今冬第一批农业订单嫁接苗,紧接着还要安排第二批、第三批……光是订单农业,预计销售可达100万株。

冬季的锦州,北风呼啸,然而秧苗培育、鲜储葡萄、大棚种植等新的生产方式,却如冬日暖阳一般,把北镇农民的致富路照得通亮。

(图为北镇市常兴店村果农正在对冬储葡萄进行保鲜处理,准备春节期间上市。

本报特约记者  李铁成  摄)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