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下足“绣花功” 共圆“脱贫梦” ——阜新市以工业理念推进产业扶贫纪实 2019年01月17日 

本报记者 侯悦林

德静电子部件有限公司内,实现家门口就业的农民工在缠线圈。 本报特约记者  朱学著  摄

核心 提示

2018年,阜新市本级投入的扶贫资金增幅高达515%;2019年,要办的20件民生实事中有7件聚焦贫困人口。作为全省重点贫困地区之一,阜新市把打赢脱贫攻坚战放在补齐民生短板的首位。

作为首批3个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之一,阜新市用抓工业的理念抓扶贫,探索出“扶贫车间”“飞地扶贫园区”“三产融合产业园”等模式。

面对“高铁时代”,产业扶贫迎来提档升级、做优品牌的全新阶段。要实现这一目标,阜新市的党员干部仍需下足“绣花功”。

“扶贫车间”让贫困户家门口就业

“上班进厂工作,下班回家看娃”,这是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富荣镇黑帝庙村村民卜庆超的生活写照。卜庆超因孩子小,没法外出打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现在她在邻村的扶贫车间——阜新德静电子部件有限公司上班,每月收入2000多元。

“守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又养家”,在阜新县招束沟镇拉各拉村,这样的情景随处可见。2018年8月,“盛京满绣技艺传承扶贫(孵化)车间”在村里挂牌成立,在这里工作的35名绣工中有11人是贫困人口,她们每月有1500元至2000元的收入。

扶贫需要找准问题的根子、解开症结的绳子。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做强产业。阜新市用工业理念谋划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其中,“扶贫车间”在全市65个乡镇实现了全覆盖,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月平均工资达2150元。

辽宁绿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近年来通过三产融合园区建设带动周边农民和贫困户1000多人。鲁花、伊利、小东北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也直接或间接带动贫困人口8210人。

既要有大树参天,也要有小树成林。阜新市着力建设“一村一品”,实施以养殖业为重点、种养结合的产业项目。阜新县大巴镇二门得力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在阜新军分区集团和市县扶贫部门的扶持下,村里创办了“信源养鸡专业合作社”,吸纳全镇124户贫困户入股,预计年收益20万元。

“飞地扶贫园区”让三方共享收益

2018年1月1日,阜新市全面推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这一重大改革举措激活了“飞地经济”,使其成为驱动县乡经济的新引擎、突破辽西北的重要抓手、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

阜新市以“扶贫园区+贫困村+贫困户”的模式发展“飞地经济”,将扶贫资金注入扶贫产业园区,由园区负责产业项目实施,经营利润由三方共享。

位于阜新县大固本镇的方胜农业集团在启动百万只蛋鸭养殖及蛋品深加工项目后,2018年与20余个村、600多户贫困户、2000余名贫困人口签订了养殖合同,成为“飞地经济”大本营。阜新县卧凤沟乡七家子村在辽宁阜新氟产业开发区的鼎力相助下,将方胜农业集团的一个养殖大棚作为“扶贫车间”,养殖蛋鸭3600只,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脱贫致富。贫困村和贫困户借方胜农业集团的“宝地”成为股东,方胜农业集团又借用阜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宝地”成立食品公司,涉足鲜蛋深加工项目,这种模式将为各方带来更大收益。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下足“绣花功夫”,找准重点、对症下药、精耕细作。目前,阜新通过“扶贫车间”“飞地扶贫园区”“三产融合产业园”等培育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23个、产业精准扶贫建库项目218项,通过产业叠加,每户贫困户至少有一项精准产业脱贫项目。

去年年末,阜新迎来“高铁时代”,高铁带来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为脱贫攻坚带来难得的机遇。产业扶贫项目将全面融入京津冀两小时经济圈和沈阳一小时经济圈,实现全面提档升级。借助这条交通大动脉,外出务工和回乡创业将更加便捷。阜新特色农产品将借助高铁网络销往四面八方,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

开展三项工程打出“组合拳”

方胜农业集团创始人陈源是大固本镇人,阜新德静电子部件有限公司创始人赵福庆是土生土长的富荣镇人,他们外出务工多年,学有所成后返乡创业,回报乡梓。

阜新镇桃李村的徐占全在山东省成立诚信佰合集团,吸纳家乡的300多名务工人员。大固本镇的齐海恩成立工程队,带动本镇300余人在深圳做工程。苍土乡的乔立峰在沈阳成立电梯安装公司,带动本村80余人就业。如今,“阜新餐饮”“阜新建筑”“阜新月嫂”等已成为响当当的劳务品牌。

近年来,阜新市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仅阜新县2018年就转移就业13702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6068人,劳务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六成以上,贫困人口年人均增收6150元,实现了“一人务工,全家脱贫”的愿景。

扶贫不是一朝一夕、一步就能到位的事,需要慢功才能出细活。为了让数以十万计的劳务大军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阜新市大力实施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2018年培训养牛、养羊产业致富带头人400人次,可带动1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加收入2000元以上;为3250名贫困家庭劳动力提供免费职业培训,引导有劳动能力的6223名贫困人口多渠道实现就业。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有效提高脱贫攻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激发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提升贫困村脱贫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当下脱贫攻坚的一大课题。为此,阜新市开展信息扶贫工程、贫困人口“智、志”双扶工程、贫困村强村工程等三项工程,打出政策“组合拳”;建立“互联网+大数据”智慧精准扶贫平台,通过手机APP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动态管理;建立精准扶贫工作室,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五个一批”政策解答、科技服务等精准服务;计划在全市197个贫困村每个村至少建立1个电商扶贫服务站;全市评选“最美扶贫人”“最美脱贫人”和“最美驻村工作队”,树立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先进典型。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